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教育   3297篇
科学研究   1636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27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247篇
信息传播   141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591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医学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信仰、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由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IIME)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规定了任何国家培养的医生都应该达到的基础医学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群体健康和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最基本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应结合当前医学教育现状,以"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及其评价方法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同时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培养符合GMER要求、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2.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媒体对调研活动和会议讲话的报道反映出总书记研究和分析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即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说明原则、指引方向,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从事国际传播业务和研究的人员,不仅能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贯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能感受到他对内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对外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最新思考。"2·19"讲话对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不利地位,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以及中国未来国际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将国际传播升级为国家战略传播,发挥旗舰媒体核心作用,提高旗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国国际传播的软实力诉求,创新性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精神,推动国际传播2.0,实现"民心相通、沟通世界"的全球传播愿景。  相似文献   
113.
正2016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三家媒体,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强调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承担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传播使命。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深刻领会讲话精神,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114.
2016年9月4-5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导全球经济治理顶层设计的峰会,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上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与软实力提升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5.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中学阶段人文社会学科始终秉承历史和地理学科分设的传统。其系统的知识体系、严谨的课程内容对于培养各个领域的建设人才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迅猛发展,人文社会学科教育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单纯的、分门别类的人文知识的传递愈来愈不能满足时代对未来建设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6.
美国正迎来非同寻常的"后千禧一代":族裔最为多元化,受教育程度创历史最高。高等教育如何形塑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关乎整个社会的走向与未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是对全球化与多元化社会的积极回应:人文通识课程教导学生审思国家特性,形塑学生的身份认同,正视"政治正确"与多元理念之间的困惑;系统研习移民社会史,使学生理解文化多元与社会融入议题;以"全球学习项目"构建学生的世界知识谱系,培养跨文化沟通与全球合作能力。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主张多元文化思潮与捍卫西方正统文明之间的论争,认知并承认世界的多元性,才能建立一个有尊严而包容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7.
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等三大国际组织遴选并确立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七大核心素养作为各国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依据;经合组织通过PISA测试成功地将"核心素养"变成全球教育话题,致力于通过PISA测试推动各国教育改革;欧盟赋予成员国较大的自主权,帮助各国建构并落实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体系。这三大国际组织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具有全球教育治理的共同特征:从治理理念来看,全球教育治理以人类普世价值为基本目标;从治理主体来看,需要建构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助关系;从治理过程来看,需要建立动态向心的治理体系;从治理手段来看,应以详实的数据为依据制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18.
119.
美国社会科课程内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社会科课程不是一些学科知识的简单组合 ,而是整合历史和多种社会科学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门课程。自 2 0世纪后期以来 ,社会科课程的综合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调 ,社会科课程内容开始超越传统的社会科学知识。本文将着重分析美国社会科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