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24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王清宇 《云南教育》2005,(20):33-34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对已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编码和提炼,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知识内蕴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情感,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1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音响信号刺激审美主体,使审美主体产生审美回忆,并丰富审美表象,获得类似或相关的生活体验,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样一个感知音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乐曲的引导下再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13.
许超筑 《考试周刊》2013,(56):36-37
<正>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一种艺术再创造的活动。朗读教学通过有声语言再创造文字语言中的艺术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思想内容,使学生获得语文课本中的诸多信息、知识,达到甘美的享受。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私塾在教学生学习语文时,都很强调熟读成诵,学生几乎每读必背,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常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于经典文章的记诵,往往能受益一生。  相似文献   
914.
洗个什么澡     
今天早上,我一醒来,妈妈就对我说:"今天是腊月二十七,顺顺,咱们老家的习俗是‘二十七洗精细,二十八洗傻瓜’。今天你洗个澡吧。‘精细’在咱们老家的话里是‘聪明’的意思,今天洗澡人会变得特别聪明。"  相似文献   
915.
众所周知,教学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能否通晓并驾驭教材,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自由、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历史概念、归纳历史结论,实现对历史教材的“再创造”,对于搞好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历史教材“再创造”的几点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91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极力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活动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17.
自然形态与艺术形象不是一个概念。绘画中的 形象是通过作者对自然形态提炼、概括、艺术加工以后的形 象。  相似文献   
918.
余知才 《新疆教育》2013,(16):60-6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履行好自己的课堂主导者责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