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冷暴力是一种规训权力,导师运用知识权力行使冷暴力以达到管教目的。它往往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伤害,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作为与不作为两个维度来看,可以表现为“语言冷暴力”和“态度冷暴力”两种普遍形式中的隐性规训。为远离导师冷暴力,应从反思教师权威、审视规训心理以及重建导学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62.
沈伟 《华章》2011,(3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而,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否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家庭冷暴力的现象比较突出,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家庭冷暴力的内涵、危害、特征和产生原因等方面对家庭冷暴力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最近。一些地方中小学教育怪招频出:给学习差、表现不好的学生佩戴“绿领巾”;根据学生成绩好坏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向成绩前50名学生发放红色校服:要求差生到医院测智商;用“喝猪奶”来惩罚不听话学生:罚违纪学生“脱裤子跑步”并由女生“监督”……种种行为引发公众热议,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  相似文献   
64.
《学前教育》2011,(7):6-7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在最近的教学中,我碰到了一个问题,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这几天,优优的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问题:优优回家说,同班的盈盈说优优的名字不好听,还“教唆”另一个小伙伴小艺不要和优优一起玩。优优十分沮丧,尽管爸爸妈妈仔细地给她解释了其名字的丰富含义,  相似文献   
65.
运用调查和概念分析法,以晋城市为例探求职场冷暴力的特性及其原因,行为排斥、言语冷漠、造谣中伤等这些职场冷暴力是病态人际关系的直接表现,杀伤力强大无比。对此文章从企事业单位和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二个维度有针对性提出构建企业向心文化、养成主动交流沟通习惯等六项解决问题的对治策略。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高校宿舍频频出现因不良人际关系引发的暴力伤人事件,然而,对比公众关注较多的显性暴力(热暴力)来说,宿舍冷暴力却更为普遍地存在于大学宿舍当中,但因其极具隐蔽性而很少被人提及与认识。本文以苏州市某卫生职业院校500名在校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护理大专生宿舍冷暴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7.
冷暴力”这种教育方式长期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严重地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本文从现实案例出发,研究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并提出了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68.
通过问卷对在校300名大一至大三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结果表明,语言上的讽刺、冷摸及漠不关心,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冷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大学生中冷暴力表现形象和形式具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冷暴力、冷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对方的冷报复和冷对待现象.为此建议;大学生要努力发展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学校开展相关人际交往辅导课程,家庭要积极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不能自我应对学生给予心理辅导,以克服大学生的冷暴力现象.  相似文献   
69.
《高中生》2010,(4):51-51
第一,校园“冷暴力”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校园“冷暴力”是对学生心灵的施暴,它最大的特点是对人不对事,将学生全盘否定,这种暴力方式极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遭受“冷暴力”的学生容易。一消极自卑,自暴自弃,有的学生还会因心理压力过重,患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0.
教师言语冷暴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病理现象,其存在形式与类型多种多样.它主要是由应试教育制度、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学生本身表现不好等内源性和语言本身可能引发教学疾病,以及教师对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伤害等外源性致病因素导致的.要从提供制度保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来防治教学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