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2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基于多维贫困理论,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四川省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实证研究:从微观层面对比分析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的乡村旅游减贫效应感知差异;并以2020年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50%为参照标准,从宏观视角对比三种模式减缓相对贫困的贡献率,揭示微观与宏观视角评估不同模式减贫成效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户微观视角下产业带动型减贫效果最好(2.932),景区依托型次之(2.713),最次为自然风光型(2.668);从宏观层面看,自然风光型减缓相对贫困的贡献率最高(78.10%),其次为产业带动型(58.30%),最次为景区依托型(9.40%)。宏观与微观视角的研究结果对比可知,以宏观经济作为乡村旅游减贫成效的评估标准未能较好体现农户的获得感,其对发展成效的评估标准并不局限于经济层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和灾害对贫困影响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已成为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与生态环境、灾害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中国新时期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本文分别对生态环境与贫困、灾害与贫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贫困人口的减贫诉求和扶贫模式,最后提出了兼顾环保、减灾和减贫的系统性扶贫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以期为中国政府制定系统性减贫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发现:① 生态环境与贫困存在复杂关联,关键影响因子包括环境恶化因素、资源因素和多维贫困因素;② 灾害与贫困的关系研究主要关注脆弱性、直接关系和农户生计三个视角;③ 贫困人口的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扶贫模式却较少综合考虑环境和灾害等因素。因此,在未来研究中:① 生态环境和贫困关系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② 灾害对贫困的间接影响因素值得关注,贫困农户的脆弱性和灾后修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③ 应关注创新性扶贫模式开发,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④ 应该综合地考虑生态环境、灾害和贫困关联的关键因素提出系统性减贫策略。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具有公平性、参与性、利贫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在分析粤北瑶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粤北瑶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路径:发展民族工业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瑶族农民充分就业;加强减贫工作,提高粤北瑶族地区整体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永富说,“如果到2020年还有众多的贫困县和大量的贫困人口,就不能宣布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我国的扶贫标准,全国农村仍有近1亿贫困人口。今年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改革创新,精准扶贫,同时也需唤起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黄敏  廖威 《现代传播》2022,(12):79-88
以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的报道为例,以翻译理论和话语制度主义理念观为基础,从媒介感知和话语翻译两个层面探究非洲媒体有关中国减贫理念的传播,发现中国减贫理念在非洲媒体上享有突出的显著性和积极的合法性,但主要限于微观治理技术的传播,且与非洲语境的关联性不强,本土化程度薄弱。在哪些减贫理念可能与非洲相关或有效方面,中非信源也存在一定的理解分歧与认知错位。中国减贫理念在非洲的传播也表明,国际规范的本土化并非现有研究所呈现的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包括钩连和融合两个层次的渐进过程,在不同层次中有着不同的策略使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及物性视角对《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英译本进行话语分析,旨在探讨讲好中国扶贫故事的话语建构方式和价值意蕴。研究发现,语篇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讲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减贫成效以及重大意义。物质过程以launched、built、carried、established等表达“建设”意义的动词为主,完美呈现了中国人民踏实勤奋的形象。关系过程主要以be动词为主,通过识别类关系过程将减贫视为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归属类关系过程描绘了有信心、有能力、有担当的中国。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的及物性系统结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话语建构方式,对于研究其他类型的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南疆劳动力教育水平、职业培训与转移就业减贫效应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南疆地区劳动力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都能直接促进其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南疆地区劳动力职业培训能够促进教育水平对其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但存在职业培训频次的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则无法起到促进作用;南疆劳动力教育水平对职业培训内容具有"掩盖效应",当劳动力拥有一定的教育水平,无论是继续接受专业生产技术培训还是一般生产技术培训,教育水平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毕节试验区是西部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高度重叠的代表之一,也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绿色减贫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而推行的一种减贫理念.新形势下,绿色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将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析绿色减贫对策,不仅是符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主题的,也是今后突破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道路基础设施、经济增长和减贫——基于四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鞠晴江 《软科学》2006,20(6):52-55
在对四川道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基础上,实证测算了不同质量道路对四川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四川道路基础设施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具有不同质量的等级公路和等外路对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而且等级公路比等外路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