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30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考察旅游产业发展与贫困减缓影响关系,利用空间非线性效应因素,采用非线性Granger因果模型就旅游产业与城镇贫困和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GTWR)检验我国旅游产业与城镇贫困和农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以2000—2017年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半参数非线性Durbin模型构建...  相似文献   
62.
旅游减贫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包容性旅游减贫是旅游助力反贫困的一种发展理念。本研究基于559篇新闻报道数据,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系统剖析了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容性旅游减贫中政府服务"主体发展需求-资源建设水平-居民重视程度-组织保障力度"的理论机制。主体发展需求由旅游减贫分红等5个子系统支撑,资源建设水平由旅游产业融合等5个子系统支撑,居民重视程度由旅游减贫成效等5个子系统支撑,组织保障力度由组织统筹安排等5个子系统支撑。  相似文献   
63.
推动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已有研究尚未从政策层面和旅游减贫视角讨论四川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家、四川省级和地方政府层对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细致梳理,基于政策转型、政策强化、政策新增、政策退出“四维优化”思路,探讨实现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4.
脱贫攻坚取胜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必然结果,乡村振兴要继续坚持这条道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具有丰富的法治元素.这一道路是社会主义中国尤为重视的"共同"理念的体现,并以宪法规范作为有效运行的保障框架.减贫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尊严为价值指向,需要在个体、社会以及区域三个层维度实现.减贫的主要场域在基层,应...  相似文献   
65.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66.
从多元主体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及路径分析,探讨了生态补偿对土地承包者、土地经营者和农业雇工减贫的一般路径,并提出后脱贫时代的生态补偿行动方案。研究表明,生态补偿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减贫路径具有异质性。其对土地承包者的减贫机制在于影响其净收益水平与生计能力,对土地经营者的减贫机制在于影响其租赁农地能力和干预其土地经营方式,对农业雇工的减贫机制在于影响其就业岗位安排以及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其胜任岗位能力。在今后的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中,应当重视多元主体间的利益格局,充分考虑主体间的差异性,增强政策扶贫效力。  相似文献   
67.
"数字化"加剧了不同地区、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群间在社会发展层面的种种差距,产生"数字鸿沟";但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也带来弥合鸿沟的机遇。"数字减贫"的政策和规划,一般通过教育来实现,多着眼于应用"数字化"促进知识共享、降低教育成本等方面。但"数字减贫"的有效推进,需要立足于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立体视角,建立完善的机制加以促进。这些政策、规划和相关研究正日益由纯粹的经济学、信息学分析转向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跨学科分析。  相似文献   
68.
基于四川连片特困地区32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减贫成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素质、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采用态度、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等对科技减贫成效影响较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不显著,但女性在科技减贫上效果好于男性,科技减贫成效有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为更好地提高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服务减贫成效,本文提出开展地区教育扶贫,增强农民自身素质;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农户"五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9.
殖民统治确立以前,整个非洲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发展水平相当落后。文章认为,这主要是由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奴隶贸易和西方早期殖民主义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独立没有改变非洲贫困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在结构调整改革以后,非洲贫困化的状况反而变得更加严峻了。尽管从"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以后,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非洲各国的贫困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0.
安康实现"百万真脱贫""百万大搬迁",全市304万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减贫最好成绩、见证了秦巴山乡巨变、收获了群众幸福笑脸。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的安康市,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平地少、山地多,交通闭塞,贫困程度深。近年来,安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攻坚克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正努力走具有安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月2 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共安康市委员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对安康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