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9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12.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想象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写作想象作文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如何正确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3.
创新教育,培养一大批拔尖的创造性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本就这一命题,分析论述了什么是创造性人才及其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教学的角度、从创造性人才的核心素质层面,阐述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4.
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是教育改革下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只有教师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的活力和创造精神,培养更多的有知识有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15.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相似文献   
116.
经过强化的训练,学生是会解题了,但这只是在模仿,学生的创造思维从此被扼杀了。我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中屡屡获奖,然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是极差的。新中国成立了50多年,但没有一人能捧上诺贝尔奖。“熟”并未能生出“巧”来,相反,学生的创造精神07题造在手新人生神却被无情地扼杀了。“熟”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熟”会生出笨来,“熟”会生出厌来!三、跳一跳,摘果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一开始便是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使学生能很顺利地从旧知向新知过渡,称其…  相似文献   
117.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人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  相似文献   
118.
怎样通过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怎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笔者的体会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在探究中学习掌握.在实践中启迪创造。  相似文献   
119.
唐迅 《生活教育》2011,(3):25-31
20世纪初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蒙时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振臂向国人呼唤,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富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21世纪初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正在走向学习  相似文献   
120.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德国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