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8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教育学中讲到:我们的教育应该给予受教育创造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因此。培养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是强我中华之路。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教育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2.
新课标在其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美术情操,完善人格”。从它的实践途径和可操作探索来看,必然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针对学生新形式下美术课程的实施效果而言;另一方面,对教师就课程的认识和教授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与本课程间,教师与其他课程问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新型关系进行补充和建构。  相似文献   
23.
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力求使所教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做到 :第一 ,在教学中 ,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自主性参与。要把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师教的过程服务于学生学的过程。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普遍树立“尊重”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 ,而是处于平等的和…  相似文献   
24.
卢先蓉 《科协论坛》2006,21(7):38-38
对于如何办好刊物,邹韬奋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站在编辑大家、学的高度这样说过:“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精神,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  相似文献   
25.
主题活动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进入一个充满各种合作关系的环境之中,可以合作建构关于儿童学习过程以及教师角色的知识。教师要在帮助儿童巩固新知和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挑战之间取得平衡。教师不是游离于幼儿活动之外的旁观者或"警察",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惊喜、共同  相似文献   
26.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11,(23):34-35
基础教育培养创造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永远需要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没有人文的科学,将最终失去科学: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将最终阻碍科学人才的诞生。  相似文献   
27.
在新课程标准大力实施的今天,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摆在了全体师生的面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正常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做好一个“导学者”。而教师自己首先要在各方面都具有创造精神,这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8.
张凯 《收藏》2009,(3):36-38
八大山人和石涛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在曲折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无畏的创造精神,锻造出了明清朝代更迭之际中国花乌画和山水画的经典风貌,影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数百年。八大山人和石涛的作品在市场上占据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现状却是其赝品充斥,鱼目混珠,从历史研究与当前收藏看,二人作品不仅存在着有待研究的空间,而且在收藏市场上具备无限的升值潜力。  相似文献   
29.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德国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