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0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教育   46794篇
科学研究   458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45篇
综合类   1460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103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508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664篇
  2020年   798篇
  2019年   839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1369篇
  2014年   3687篇
  2013年   3395篇
  2012年   3661篇
  2011年   4435篇
  2010年   3827篇
  2009年   3325篇
  2008年   3453篇
  2007年   2851篇
  2006年   2574篇
  2005年   2658篇
  2004年   3305篇
  2003年   2999篇
  2002年   2153篇
  2001年   1870篇
  2000年   2105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10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先行组织者”促进化学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运用“先行组织者”进行教学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课题,它主要采用不同组织者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随后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水平。“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息固着点,增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然而,不同类型的“先行组织者”(以下简称“组织者”)是如何影响化学问题解决的?有关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32.
新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创造空间,但如何使一堂课衍生出更多具有价值的知识,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精心地进行课前预设,营造促进学生发展、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经历过程,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过程中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3.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教育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于首位,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目的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思维能力强且敢于创新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已成过去,在探索新课改的道路上,应大胆推翻原有的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的约束,要“依时、依情(上课情况)、依生(学生)”而定,充分运用“随宜”的教学方法,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挖掘教师和学生的内在潜能,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变化的本质规律,达到课堂教…  相似文献   
234.
进入21世纪后,我们真的感受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从电视机的普及到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社会的科学、文化、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然而这类产品由于使用寿命限制,更新换代的加速,也加快了淘汰的速度,如果把报废产品随意丢弃、填埋或焚烧,将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35.
胡惠秀 《现代教学》2006,(10):46-47
“引导—探究”模式的教学是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并应用到学习中去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环节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  相似文献   
236.
探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37.
王凤荣 《职大学报》2005,(2):128-128
本文通过几个具体实验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性实验进行了探索,从而有利地解释了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  相似文献   
238.
灵活运用化学实验把学生带进化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239.
240.
甲烷制备实验中掺入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界定了甲烷制备实验中的掺入物;提出了掺入物应具有“传热作用”的新观点;探索出了最佳掺入物应是铁粉(或铜粉)与木炭粉的混合物,并找出了其与反应物的最佳质量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