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5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主要受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制约。公平优先效率,高等教育走均等化发展;效率优先公平,高等教育走区域化发展;公平与效率之间不是先后关系,而是相互促进与协调的发展关系,高等教育走均衡化发展。公平与效率关系发生变迁,使得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也相应发生了转换。  相似文献   
43.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以及基层党员结构多元化的发展,以"单位制党建"为基础的传统党建模式,在新形势下逐渐显示出时代局限性。而作为传统党建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区域化党建"日益成为基层党建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趋势之一。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以党建促进地区治理,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4.
高校特色化与相关问题之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章探讨了高校特色化与高等教育综合化、高等教育区域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创一流等四个关系,认为: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它们统一于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共同理想与目标中。  相似文献   
45.
张洁 《早期教育》2002,(10):37-3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没有“做”就没有“学”,也没有“教”。当前,在幼儿园中进行的开放式区域化学习活动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6.
区域性经济影响着区域性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走向,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点。岳阳高职教育教学要立足岳阳地区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依托行业企业,实现产学结合。  相似文献   
47.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问题的思考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邢元敏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从中央一级统筹向中央与省级政府两级统筹转变,高等教育管理正从中央集中管理向中央与省级政府分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转变。这一进程是否可以称为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48.
随着文化遗产类型的不断丰富,在大尺度遗产的保护过程中,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我国既有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对遗产区域化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初步分析了遗产区域化保护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以大运河扬州段为例,就大运河遗产的区域化保护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文化遗产区域化保护不仅是保护理念、方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是二战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近十多年来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产物,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不可否认这种区域经济伯合作对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在这一大趋势下,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不同类型的城市特征出发,针对新近成立的一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如何进行城市国际传播,提出三种典型路径:一是聚焦城市发展的产业化传播路径。如重庆、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名城,扎根城市特点,服务城市制造走向世界,将城市故事、产业故事和全球叙事有机结合;二是突出城市文化的区域化传播路径。如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要扎根湾区文化、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以对话交流拓展国际传播;三是注重城市连接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上海这样的全球都市来说,数字化是对标全球城市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经由城市界面的大众个体化生活实践,更有利于城市精神、文化和历史的全球传播。产业化、区域化、数字化并非城市国际传播的单一路径,而是城市国际传播的复合路径。总体上,不同地区城市国际传播中心在服务和探索城市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都可采用以产业化作为故事内核、区域化作为文化承载、数字化作为创新连接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