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84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教育   35161篇
科学研究   5588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624篇
综合类   1057篇
文化理论   118篇
信息传播   2036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1321篇
  2022年   1028篇
  2021年   1021篇
  2020年   1030篇
  2019年   1229篇
  2018年   633篇
  2017年   1074篇
  2016年   1267篇
  2015年   1635篇
  2014年   2790篇
  2013年   2943篇
  2012年   3104篇
  2011年   3201篇
  2010年   2790篇
  2009年   2709篇
  2008年   3043篇
  2007年   2284篇
  2006年   1748篇
  2005年   1632篇
  2004年   1656篇
  2003年   1829篇
  2002年   1605篇
  2001年   1434篇
  2000年   1028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并且国家需要的是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群体。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责无旁贷地承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32.
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  相似文献   
33.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转变;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战术教学与训练中培养战术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体育实践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4.
在人类教育的漫长历史长河中 ,始终存在着两种类型不同的教育模式 :一是通过系统的传授 ,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 ,即“传授性教育” ,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称之为“接受性学习” ;二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 ,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 ,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3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师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青少年的精神内核,让他们拥有创造的欲望。作为基础教育的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不能放松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创新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7.
38.
知识经济与高校学报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第三次浪潮的挑战,知识管理成为重要的管理方式,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2月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动力,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9.
李娅 《四川档案》2001,(6):21-2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本认为档案工作应当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素质,以适应新呢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