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16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记录     
《科技新时代》2001,(6):13-13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11,(2):9-10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期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式太阳能电池,通过使用碳纳米管和DNA等材料,该电池能像植物体内天然的光合作用系统一样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延长电池寿命并减少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共混法、原位聚合法、溶胶-凝胶法,以及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应用;并评述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1-I0002
电碳纳米管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行车和球拍等产品生产中。但是英国研究人员提醒说,生产碳纳米管和利用该材料制造其他产品的工人,需防范因吸入碳纳米管而致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The dipping method was devised to deposit Pd onto carbon nanotube as supported catalyst(Pd/CNT)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monoxide(CO) and styrene(ST)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polyketone(PK).The Pd/CN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ray diffraction(XRD)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The construc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property of PK were evalu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d XRD,respectively.The catalyst showed excellent activity and reusability in promoting the fabrication of PK.It can be recycled 14 times with the highest tot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4 239.64 gPK/(gPd·h) at Pd content of 8.63w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catalyst is effective to catalyze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O and styrene.  相似文献   
16.
面向空间工程应用,利用地面原子氧模拟试验装置开展多壁碳纳米管薄膜材料的原子氧损伤效应研究,对原子氧在不同累积通量(最大累积通量7.92×10(20) atoms/cm(20) atoms/cm2)下的质损率(3.605×102)下的质损率(3.605×10(-4)g/cm(-4)g/cm2)、剥蚀率(1.421×102)、剥蚀率(1.421×10(-24)cm(-24)cm3/atom)以及电阻率宏观变化过程进行描述,通过拉曼(Raman)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微观性能进行表征,获得了该材料的原子氧剥蚀机理,对于该材料的空间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体液中尿酸含量的新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手段对传感器的表面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优化了检测条件,研究了传感器对尿酸的响应.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尿酸的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尿酸在修饰电极表面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8.0×10^-7-8.0×10^-4 mol·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10^-8 mol·L^-1,该传感器已经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的测定,测定的回收率在94%-105%.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人类在空间、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此基础上,21世纪头10年中,航天技术发展迅猛,发射了火星、土星探测器;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差异图等相继完成,胚胎干细胞研究取得新进展,人造生命展现雏形;超级计算机10年来从十万亿次发展到千万亿次数量级,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的研究也取得新进展;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微型纳米电动机问世。中国则实现了载人航天,启动了登月工程,建设了青藏铁路,实施了新一代互联网工程,研制成功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变色龙纤维     
谭娜 《阅读与鉴赏》2010,(4):22-23,56
“变色龙纤维”在中国复旦大学的研究室里诞生了!这种“变色龙纤维”出自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彭慧胜带领的课题组之手。它可以随流过“身体”的电流变化而改变颜色。其实.在这项奇妙发明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发明——“碳纳米管纤维”.它同样来自彭慧胜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PE),并研究了Cu(II)-SPAPT络合物在该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HAc-NaAc(pH=4.0)中,于-400 mV处搅拌富集一定时间,从-400~600 mV范围内以250 mV/s的扫描速度线性扫描,络合物吸附在MWCNT/CPE表面,于66 m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其峰电流与Cu(Ⅱ)浓度在4×10-11 mol/L-8×10-9 mol/L和8×10-9 mol/L-1×10-7 mol/L范围内分两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2.2×10-11 mol/L(富集时间240 s).同时,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应用于人发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