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88篇
科学研究   160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共混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苯胺复合材料(MWCNT—ANCT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可能反应机理;本文还对该复合材料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影响其荧光强度的因素及原因进行了讨论.另外发现该复合材料膜能促进电子的转移,对Cu^2+有特殊的响应,这将使得该复合材料在Cu^2+的定性定量检测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2.
富勒烯碳家族的新成员——碳纳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纳米管是富勒烯碳家族的新成员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简要介绍碳纳米管的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43.
采用改进的湿化学方法提纯多壁碳纳米管。在强酸回流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之前,在30%双氧水中超声分散多壁碳纳米管。提纯后的碳纳米管的纯度较高,而且分散性较好,为其后期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孟哲 《化学教学》2002,(6):30-31
20世纪 80年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对碳元素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钢石、石墨、无定型碳及C60 四种。随着C60 的合成 ,寻找碳家族中可能存在的其它同素异形体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新方向。 1 991年日本电气公司的教授Iijima在对电孤放电的石墨棒进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时 ,发现阳极上形成了圆柱状沉积 ,沉积主要由柱状排列的平行中空管状物组成 ,管状物直径为纳米尺度 ,故称之为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 90年代发现的碳家族中第五种同素异形体。它是由自然界最强的C—C共价键结合而成 ,故因其特有…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富勒烯及碳纳米管两类纳米材料的制备、结构、特性及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46.
碳纳米管结构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碳纳米管的分类的描述、碳纳米管的合成方法、碳纳米管结构的表征、不规则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欧拉定律、多壁碳纳米管概述、单壁碳纳米管的管束及管束环、碳纳米管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碳纳米管结构的观察等8各方面 ,综述了碳纳米管的一般特点 ,同时提供了较详细的参考资料。文章重点描述了碳纳米管结构的表征。  相似文献   
147.
科研知识渗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作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把课题组科研成果-碳纳米材料研究及相关知识渗透其中的做法,并说明这种做法不但对学生学好课本知识有诸多好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8.
文章通过分析碳纳米管作为储氢材料对氢气这种新型能源储存作用的研究.对储氢的实验研究、储氢的机理和运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9.
本文提出了碳纳米管内嵌富勒烯形成碳纳米豆荚之电子结构及总能量的某些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与结果,提供了有关碳纳米管内多种富勒烯内嵌热力学及内嵌所得碳纳米豆荚之电子结构。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碳纳米豆荚的电子态依赖于碳纳米管内的空隙,并且这种空隙又反映了内嵌富勒烯的电子态。富勒烯的最低未占据态之能级以及富勒烯π态与碳纳米管内近自由电子态之间的杂化形成了碳纳米豆荚内多重载流子的电子特性。  相似文献   
150.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叉指电极上制备碳纳米管-氧化锌薄膜器件,结合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上位机组态王监控软件制作了一种新型气体检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锌修饰碳纳米管薄膜器件及其测试平台对甲烷气敏响应特性良好,而且该检测平台制作成本低、易操作,为传感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新的借鉴,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