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85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揭示我国初中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特点,本研究采用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某地区初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初中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未分化现象也极为普遍;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2.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其代父从征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流传在世人心中。美国著名动画公司迪斯尼以中国传统经典故事《花木兰》为蓝本,塑造了一位全新的女英雄形象。另一部女英雄题材的卡通电影《芭比之三剑客》,虽在故事情节、主题上与电影《木兰》有几分相似,但根植与不同的文化背景两部影片折射了不同的家庭观,英雄观和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3.
《声屏世界》2013,(10):88-89
《梦想剧场》引领收视新高《梦想剧场》作为全国领先的家庭生活剧播放平台,2013年秉着"大剧先行"的原则,网罗众多透视社会现象,"剧"焦社会热点、折射时代特色的剧集,率先播放给目标收视人群。《孩奴》、《老有所依》等一批优质好剧,不仅带动剧场收视屡创新高,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4.
作为北宋一代名相王安石,不仅是政治革新的旗手、思想深邃的大家,更是耳熟能详的文学家。因还家路过仲永家乡,在舅父家听说“世隶耕”的仲永家有5岁神童仲永之趣事,便记挂胸间,并常作探听。当得知仲永“泯然众人”的消息后,作为相天下之事、匡帝业之兴、选贤任能的高官显贵,不禁对天长叹,欣然秉笔,将仲永由神童到众人的变化过程记于字间,传于后世,成为后人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鉴石,谓之意味深长,警示作用不绝于天地间矣。  相似文献   
115.
吴倩 《报林求索》2012,(7):148-148
<正>爱因斯坦说,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以利生利,大鱼生小鱼,小鱼生小小鱼,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家里的鱼又生小鱼了。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所有的瓶瓶罐罐都派上了用场,摆在阳台上高高低低十分壮观。这是一种神奇的,基因突变的鱼。去年初冬时分,东直门旁的护城河水被放干,河底被重新修葺,无数小鱼在小水洼里挣扎。朋友的姥姥于心不忍,拿着小桶去捞过几次。这一小撮幸福的鱼从此开始了"变异"生涯。老太太买了孔雀鱼饲料,每天定时定点悉心照料。小  相似文献   
116.
反比例函数具有下述十分浅显而又很有用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7.
另眼看木兰     
一提到小兰,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等桂冠自然而然地戴在了她的头上。她也成了女子羡慕的对象,甚至被视为男女平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8.
一、数学美的基本特征 作为数学创造自由形式的数学美,无论是在最初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创造成果中,都有其稳固的特性,那些足以显露数学美本质的现象所共同的稳固的特性,就是数学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9.
《木兰诗》这首问世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至今千古流传而不朽,世世代代吟唱而不衰,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究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赋予了诗的魅力所在是其根本。因此,笔者试从审美观点出发,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作粗略探讨,以供商榷。《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心灵”与“外貌”俱佳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还体现在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众多的修辞格,从而艺术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完美”的形象。一、《木兰诗》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中主人公———木兰…  相似文献   
120.
在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中,木兰既无姓氏,也无籍贯。但随着豫剧古装戏《花木兰》的广泛流传,木兰姓“花”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