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3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传明 《知识窗》2006,(4):55-55
分道扬镳,这个典故出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的国都在洛阳,京兆(管理首都的长官)名叫元志。此人生性耿直,素来不肯向达官贵人低头让步。  相似文献   
62.
关于唐代佛教讲经仪式,学术界讨论已详,但对南北朝佛教讲经制度却罕见研究。本文依据现存资料及唐代讲经仪式,对释道安首创的讲经仪轨的诸环节做出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陈情表》的最后两句话耐人寻味: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上表之时,李密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是发自真心的,也是符合实际的。那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也是出自真心的么?我觉得,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只能理解为威逼之下生出的假情词。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有护名节,胜功名之说。当新政权出现时,名士的名节是个大问题。对于晋武帝的征召,李密内  相似文献   
64.
65.
颜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了颜之推的文化品格,奠定了他的文化学术根基,为他以后总编《修文殿御览》积累了丰瞻翔实的学术、编辑功力。而颜之推入仕北齐,待诏文林馆,从事总编《修文殿御览》的文化活动,在客观上刺激、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互相交流;他本人兼采古今、文质并重、经世致用、反对盛行的追逐浮华轻艳的文风等的文学主张也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使北方单一的质朴揉进了南方的清绮,而融合之后的文风更易于被南北双方文坛接受,也促使入北文人的创作注意吸取北方文化的特质而加速南方文化在北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66.
最近,江苏省政府下发通知,公布了第一批省珍贵古籍名录1588部(含已入选国家级名录294部),以及第一批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个(含国家级保护单位8个)。此次江苏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珍贵古籍名录中包括:从南北朝时期起便被认为已经失传,  相似文献   
67.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统一的西汉帝国。由于连年战乱,汉初的疆域比秦时大为缩小。  相似文献   
68.
方石  李海平 《收藏》2018,(7):64-73
固原位于黄河中上游的宁夏南部地区,为黄土高原西缘,六盘山纵贯南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周以来不绝于史书。同时,这里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为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汇集之地。近些年,固原考古发掘出大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的墓葬、遗迹,其中北朝至隋唐文物蜚声中外,如北魏漆棺画、北周鎏金银壶与玻璃碗、唐东罗马金币等。  相似文献   
69.
多少年来,少林武术以它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皈依弟子,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然而,如何看待少林武术的历史形成,至今为止依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有关少林武术的历史源起问题上,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为南北朝说、隋唐说和元明说。前两种观点,目前尚未得到史料佐证,而后一种观点,据各种文献记载,依稀可梳理出它的基本脉络,并不晚于明中期,少林寺内的习武活动已成规模,并以勇武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70.
袁水清 《收藏》2013,(11):98-99
文玩,即文房用具,具体指"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雅器。其中作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其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之后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宋代以降,"文房四宝"则特指具有代表性的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和歙砚。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