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8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涂抹卡夫卡     
卡夫卡,这个倾其一生之欢乐于不顾而献身于文学、生前却连一顶堂堂正正的“作家”桂冠都没有得到的“业余作家”,这个被誉为本世纪现代文学开拓者和奠基者的世界级大师,历经沧桑后,终于在世界文坛上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卡夫卡不再去寻找时代,而时代终于寻找到了他.  相似文献   
72.
中日文坛的卡夫卡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代中日文坛上出现的卡夫卡式作品,发现所谓卡夫卡式文学的思想特质归根结底是一种荒诞主义精神,这成为卡夫卡式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股潜流。以卡夫卡式文学的代表作家残雪、川上弘美和多和田叶子为例,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73.
《审判》中,作者卡夫卡受尼采激进的虚无主义思想感染,认为荒诞的世界比真正的世界更可信,让读者透过富有启示性的荒诞情节领悟到可看到的事实,从而获得巨大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74.
名人漫画像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10,(4):F0003-F0003
为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20周年,捷克斯洛伐克先后于1968年和1969年发行两套邮票,高尔基(图1)、马雅可夫斯基(图2)、卡夫卡(图3)、肖伯纳(图4)、海明威(图5)、马蒂斯(图6)、毕加索(图7)和卓别林(图8)等十多位文化名人以漫画形象出现,画面充满了幽默情趣。  相似文献   
75.
弗兰茨·卡夫卡,是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闻名于世的奥地利作家,他的代表作<城堡>向我们展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城堡作为专制统治的缩影象征着一种权力,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生活于其控制之下的普通人更是充满了压抑、迷惘、孤独,而人物的命运及生存状态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沉重性.当我们走近城堡中普通的人物时,沉重便久久伫立在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不得不对生活在资本主义专制统治重压下的普通人物的生存没有自由、情感受到铜臭和利益的熏染以及自我拯救的无望而叹惋.  相似文献   
76.
或许是因为人们过于专注卡夫卡世界的幽深意义,卡夫卡写作中的笑与滑稽问题经常被人们忽视或遗忘。在勃罗德为《城堡》撰写的出版说明中并未涉及,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美中不足的一点。昆德拉的几部论著都在谈论这个问题,要把“卡夫卡学”从社会学与宗教阐释的罗网之中解救出来,矛头直指始作俑者勃罗德,语气也几乎等同于审判。  相似文献   
77.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8.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然而,在<城堡>后17章中,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绝望地在永无休止的进攻中完成自身存在之抒写,却只留下那似飞鸿踏雪泥般的踪迹.  相似文献   
79.
胡素花 《文教资料》2010,(18):85-86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余华的文学创作深受卡夫卡的启发。卡夫卡对生存的思考诱发了他自己的生存思考,他的痛苦绝望与卡夫卡西方式的情绪一拍即合,异曲同工。表现在具体作品中,两人都超越了生活的表象,揭示了困惑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本文将从文本形式、主题思想和创作观三方面阐释卡夫卡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生死一城堡     
“城堡”出于虚构,虚构生于真实。现实主义追求真实陷入非真实,而现代主义声称真实不存在,放弃表现真实却还是免不了认定有真实而努力加以追求,——这是一个旨在反拨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自身无可避免的内在悖论。卡夫卡笔下城堡的虚无蒙陇性质,注定了目的实现的不可能性。主人公K的努力或者说作家本身的努力收效寥寥,使城堡作为某种象征的替代作用凸现出来,从而为探索作品内在用意提供了某种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