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顾婧 《学子》2012,(11):64-64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后世认为,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参禅,也同样印证了由青涩到成熟,直至圆融通透的人生。而笔者认为,此三重境界不仅印证了人生,还印证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简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便...  相似文献   
12.
对课文中具有丰富形象内涵的词语,教者应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想象,使词语变成活的画面,化作活的情境,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有位教师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为引导学生感受谈迁在困难面前坚强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述我国档案的厄运(续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档案存在不多,与我们历史悠久、连绵不绝的文化和文明古国的地位不相称。这是我国档案厄运频仍造成的后果。本文论述了我们历史上档案屡遭种种损失的事实,分析了原因,期望能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梦熊 《出版史料》2006,(2):110-115
我生于1930年上海沪西的一个工人家庭,过了生日,该是整整七十六岁了,可说走上了人生道路的末段。从大环境说,历经八年抗战,四年国内战争和新中国后屡次运动风云。个人也经受了两次大的政治劫难,三次婚变和七次搬家,可说命运多舛,苦不堪言。由于我一生爱书,从初中起就淘书、藏书、爱交书友、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藏书中也遭到厄运。本文围绕藏书的厄运作些回顾和追忆,其他磨难只是一笔带过,不作详述。一、反胡风株连中藏书全被抄没新中国之初,我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国文专修科转入上海诚明文学院中文系,后该校并入上海学院中文系,当时晚间读…  相似文献   
15.
卢兆盛 《知识窗》2010,(7):33-33
1950年3月1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比阿特丽斯市,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巧合——那里的一座教堂。有15名唱诗班成员,原定于这天下午7点15分在教堂排练,但结果15个人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全部迟到了。有的是看错了时钟,有的是汽车突然无法启动。有的是在路上与人聊天过了头……但是,正是由于这些幸运者的迟到.才使他们躲过了一场厄运。因为在7点半钟的时候.教堂发生了大爆炸。这样神奇的巧合,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我也为此遭遇一场巨大的厄运。 1956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此风不可长》杂文。翌年,“反右”风暴中被指控为“挑起群众对党不满”、“向党进攻的毒箭”。编辑部领导过我的人和支持者、包括我这个采访记者,都被无辜打成“右派”,报社内外受此事件株连的不下数十人。  相似文献   
17.
女儿十二岁时,厄运降临到她的头上:在一场车祸中,她失去了右腿。很久我们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可是女儿却一直都很平静。这使我更觉得心痛。十二岁的小女,还不懂得今后要面临多少生括的艰辛啊。  相似文献   
18.
教完五年级上册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练习:《国榷》共有428万4千字,大约相当于多少本我们手中语文书的字数。算出这个答案后,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在日记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典籍,多历磨劫,隋人牛弘就曾括之为“五厄”。唐人封演,对历代典籍之聚散,记述得尤为详细。其后,宋人洪迈,宋、元之际的周密,对此问题,均亦有所叙述,而明人胡元瑞则另举出典籍之“五厄”,于是,古来典籍,到明时已达“十厄”之多!综合各家之论,古籍亡残因由,不外乎是:统治者之专断;管理不善;兵匪之乱及私家藏书之不尽完美等等。其中,尤以统治者的政治举措所带来之厄运为甚  相似文献   
20.
<不落的明月>是前苏联20世纪20年代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刚刚出版便备受关注,引起轰动,屡遭责难.小说的作者皮利尼亚克曾是那个时代一度独领风骚的作家,其创作的众多小说不同凡响,但<不落的明月>以及<荒年>、<红木>等作品也给作者带来了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