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2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在世界文学史上,乌托邦小说是一种已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小说类型,而作为一种引起广泛注意的新的思维模式与理论指导,新历史主义批评却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崭露头角.本文试图在一种小说类型与一种文学批评理论之闻找到一种平衡,从而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鸟托邦小说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相似文献   
42.
历史主义小说的崛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本文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界定与概况 ,新历史小说的背景与渊源 ,新历史小说的理论根据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等方面 ,结合具体作品 ,阐述了当代中国新历史小说历史意识的嬗变与转型  相似文献   
43.
近、现代西方哲学中,传统诠释学与科学哲学分属于欧洲大陆哲学与英美哲学传统,一度呈现出水火不容的分裂态势。但在20世纪中叶,科学哲学与诠释学皆发生本体论转向,库恩开辟了科学哲学的新方向——历史主义,伽达默尔将诠释学最终发展为本体论诠释学。随着科学哲学与诠释学的转向,二者在理解上有了共同的交汇点——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44.
90年代出现了重构乡村历史的乡土小说,文章试图分析它形成的原因、重构乡村历史内容、民间价值取向和艺术上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5.
历史主义是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文化批评思潮,80年代后期开始在我国发展,对我国的影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看来,这些影响可以说是双刃剑,既促进了我国影视文化的发展,同时又带来了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在阿富汗战乱背景下,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之子哈桑之间关于友情的背叛、人性的救赎的感人故事。从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以"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大写历史的小写化","颠覆与抑制"等主要方面来解读《追风筝的人》,认识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阿富汗社会,关注小说文本里包含的新历史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7.
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历史主义作家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基本观点,对正史的叙述强烈的质疑,进而在野史轶闻中寻找历史本真;关于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两者都认同历史仅为文学提供了言说的舞台,文学为了揭示精神实质,完全可以砸碎时空的局限,使传统与现代并置于同一写作空间。从艺术手法上看,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作品与新历史主义的小说都采用了反讽和虚构的言说手法。  相似文献   
48.
文章着重探讨了艺术传播与新历史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艺术传播的过程也就是特定的文化、艺术的历史形成过程.而新历史主义也正是借用了艺术传播的一些论点和论据来完成自身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49.
本文主要论述了张志公新作《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概述了张志公对传统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价值,具体阐明了张志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工具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50.
宗教的世俗化和普世化是当代宗教发展的主流。我们认为 ,是否具有世俗化和普世化的基本特征正是宗教与邪教的历史主义划界标准。邪教是宗教的历史反动。相反 ,新兴宗教运动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支流。如果以宗教世俗化、普世化为衡量标准 ,“新兴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应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另一类则是违背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如原教旨主义、邪教等等。前一类比较少 ,后一类比较多。对于中国来说 ,2 0世纪 80— 90年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空间”逐步变成“信仰真空”的时代。所谓“信仰真空”是指任何一种传统或者现代信仰在民众“精神文化空间”中无以确立 ,导致失落 ,从而为其它信仰提供可乘之机。邪教正是这样乘隙而入。它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信仰填充”。如何重建 (重构 )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空间” ?笔者认为 :第一 ,重建科学精神 ;第二 ,重建人文精神 ;第三 ,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推动宗教世俗化 ;第四 ,坚持“宗教宽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推动宗教普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