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作为英文广告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双关语的翻译策略一直被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英语广告双关修辞的主要类别,然后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提出了以Delabastita的适合中译文的四种翻译策略为依据来翻译英文广告中双关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据说,明朝程敏政自幼聪颖,十岁时即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至京师。当朝宰相李贤听闻程敏政的名后,有意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一次,酒席上相逢,李贤指着桌上果品,出了一联:“因何而得藕”,程敏政当即对出下联:“有杏不需梅”。李贤见程敏政才思敏捷,心中甚是喜爱: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副对联究竟有何含义。竟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呢?原来,上联谐音“因何而得偶”,意为:你凭借什么可以得到佳偶呢?下联谐音“有幸不须媒”,意为:小生有幸,不需要媒人(即可得此佳偶)。不仅同为谐音对,而且回答得体,谦恭有礼。  相似文献   
113.
双关     
在特定的语境里,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某一词语获得双重的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双关。汉语在音义上有一字多音、同音多字、一词多义等现象,这为双关辞格提供了条件。按表达方式分,双关有以下三种类型。一、借形双关。例如:"虽然  相似文献   
114.
网络语言与双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梅 《现代语文》2006,(6):76-76,83
网络语言中使用了大量的双关修辞格,主要有六种: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汉字双关,省略双关,象形双关,语句双关等.网民使用双关有的是为了节省时间,有的是为了追求新奇、幽默的效果.由双关形成的网络用语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5.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分支,其专门研究语言(词汇)编码意义在实际交际中的不同用法,即在实际交际中不同于编码意义的用法。双关话语的语用处理是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点。根据关联理论的话语理解机制,双关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关联性,即根据省力原则,话语双方对其明确内容、语境和认知效果进行语用的相互调整以满足其关联期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6.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广告双关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广告主为达到其推销产品的目的,经常运用双关语策略来引起受众的注意。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实例赏析了中英广告运用双关语以达到吸引受众,取得最佳关联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7.
杨淳茗 《初中生》2008,(12):21-23
某石化公司用卡车给居民送液化气,车身上标着四个大字:“送气上门。”公司原本想服务到家,方便百姓,但有些居民却不领情,他们对“送气上门”这几个字看不顺眼,总觉得心里别扭:你们“送气”,我们岂不是要“受气”么?公司知道情况后马上改正,将“送气上门”改为“运气上门”。“运气”就是“送气”,工作性质一点也没变,但“运气”字面上也可理解为幸运、吉利,谁不欢迎“运气上门”呢?一字之改,让石化公司赢得了不少口碑,树立了企业形象。石化公司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能抓住老百姓的心理,玩了一点小小的文字游戏。  相似文献   
118.
高付军 《科教文汇》2008,(15):180-180
通过对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中双关语的翻译,评论与赏析谐音双关语的翻译,探讨常见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9.
120.
本拟通过研究语言因表情达意而具有的一些特点,试图探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些新途径,以让其从更高层次上来把握语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