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8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再论“双证融通、产学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三个层面,即培养目标与规格层面、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式层面、质量保障体系层面,从解读教高[2006]16号文件入手,分析了文件所主导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再论了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进一步阐明了其基本框架,并指出高职教育需要推行一种主导模式,再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不同产学合作途径的特征模式.主导模式与多样化的特征模式相结合,共同构成高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92.
一、始终保持对高职教育的清醒认识 1.高职教育是一种特色教育 高职教育是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众所周知,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能进入岗位的职业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过剩,一方面是急需的人才奇缺。新技术生产下的现代企业已经不能满足中职毕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两高”(比本科动手能力高,比中职知识水平高)的高职生就大有用武之地了。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思考 ,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其内涵和意义及如何对上述问题全面理解等问题 ,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94.
高职院校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地发展,做到准确定位,突出职业岗位技能特色;科学设置和优化专业,突出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大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特色;以学生为本,突出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295.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理想培养模式,但是我国政府、企业、高校对这种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双证书制度现状的分析,提出三项建议,从政府、企业、高校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296.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与职业资格证制度相结合,这种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实行“双证书”教育。实行“双证书”教育,不但要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还要做好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互动,政府和企业与高职院校要共同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负起责任。  相似文献   
297.
高职教育推行“双证并重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双证并重制度”,符合高等职教的改革需要,有利于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双证并重制度”的推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职教育实施主体必须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依靠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参与,把推行“双证并重制度”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98.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投入、实施“双证书”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思考,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其内涵和意义及如何对上述问题全面理解等问题,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99.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急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地方院校理科生中推行"双证书"制,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本文指出,为了确保"双证书"制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00.
以“校、企、鉴”三合一的公共实训基地模式建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可以充分调动企业、行业、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行业、社会的有效互动。这种模式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