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5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阿Q正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Q的性格本质是由“奴隶意识”和“帝王意识”构成的。阿Q是一个象征符号,他是对中国人的高度的精神本质的象征,而且未庄的所有人都与阿Q在精神本质上一脉相成。《阿Q正传》采用的是一种反讽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2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重要的理论之一,能够帮助学者更深入地探究文学作品的技巧应用特征。而反讽作为常见的写作手法,与言语行为理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深刻分析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能够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体验其反讽言语行为的内涵和魅力。基于此,结合《傲慢与偏见》的故事简介和言语行为理论,探究了《傲慢与偏见》的反讽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23.
Irony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用视角分析反讽,介绍反讽的语用特征和意图,阐释反讽意义的推导和理解,突破仅仅对反讽的语言结构分析这一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24.
张春洋 《视听》2016,(11):48-49
《三轮车夫》是一部奇特而迷人的影片,没有《青木瓜之味》中的清新温婉,也没有《夏天之滋味》中的纯粹优雅,陈英雄第一次怀着某种清醒的痛苦和伤感的诗意将焦点聚拢到越南下层社会残酷的现实之上:贫困、暴力、性变态、死亡以及伴随而生的熨烫、阴郁和狂躁。本文从《三轮车夫》的电影风格入手,通过分析其所表达的东方情怀,深入探讨其叙事策略、故事模式,并对作者导演的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构。  相似文献   
125.
作为"迷惘的一代"最后一位天才,纳撒尼尔·韦斯特致力于通过反讽手法将古典文学艺术本身及宣扬的价值观念掀翻在地,其文学反讽技法上主要表现为梦幻架构、文体杂糅和戏仿三个层面,对反讽技法的分析有助于了解韦斯特小说艺术技巧和创作意图,也有助于了解现代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26.
石一枫的新作《心灵外史》是他彻底摆脱顽主叙事之后,践行其新文学观念的又一力作。石一枫关注社会的盲信与无信信仰危机问题,在《心灵外史》中反映人情百态,书写人的命运悲剧。小说既体现作家的人文关怀,也展现作家深刻的历史理性思考,是石一枫继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之后的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相似文献   
127.
余秀华诗歌之所以能够在当代诗坛脱颖而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其诗作中自觉涌动着的现代主义质素。本文主要通过对余秀华诗歌中痛苦与希望交织的悖论语言、一首诗力图抵达一个小剧场运动的张力与深度、对"自为"存在的向往与追求等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当代的诗歌研究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8.
张天翼以独特的讽刺风格在他的作品中采取了夸张、对比、细节、反讽等漫画化讽刺手法,勾勒出被讽刺人物的嘴脸,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达到讽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9.
在这个物质充斥的时代,社会的世俗化倾向是一种无法抵挡的潮流,不断冲击着人文精神的领地。诗歌,这颗艺术的明珠,还在努力地坚守着这片人类精神的家园。诗人用他们的纯真、真诚和激情创造的充满生命气息的“童话世界”与欲望化的社会之间构成了一种无法调和的矛盾,诗歌的创作也呈现出一种个性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节奏的影响下,烦躁的世界让诗人的思考无法安静下来,诗歌创作呈现贫血化的症状,情感的飘忽性、短暂性、冷漠性和想象力的弱化严重地伤害了诗歌的发展。意象用法的逐渐消失,传统诗歌含蓄审美风格的丢弃,打破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从巨大谎言下的苦难和反讽艺术的角度出发,来对比小说《巨型收音机》和《走出奥米勒斯城的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