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21459篇
科学研究   93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685篇
综合类   567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60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33篇
  2022年   317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425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1073篇
  2014年   2261篇
  2013年   1851篇
  2012年   1874篇
  2011年   2375篇
  2010年   2132篇
  2009年   1943篇
  2008年   1810篇
  2007年   1334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803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引言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所听的材料或熟悉的题材进行对话或连贯发言。口头表达必须符合语法(grammar),语音(sound)、语调(tone)的规范和使用恰当的词汇(vocabulary)。  相似文献   
992.
口语学习在外语学习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日常练习中学生创造出了“日汉语混用口语练习法”。在这里笔者从元音方面,就这一方法的利弊可否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3.
中学生生活在非英语交际环境中,英语课堂是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设法创造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994.
大学英语教师针对英语知识本身的照本宣科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外语教学的需要,而亟待加强的是针对英语这门语言文化背景的教学。本文从外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几个环节阐述了文化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感教学被重视的程度.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就非常重视语感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  相似文献   
996.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重要位置。创新教育更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展示和交流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地理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地理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九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现将大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97.
随着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备受瞩目的地位,如果英语学习者能尽可能的运用各种可行并有效的方式去联系口语技巧,肯定会有很大进步并最  相似文献   
998.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专门训练安排的次数较少。我们必须训练到位,通过创设有效的交际情境,组织人人参与的情景会话,达到专门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学习说话就是学习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同学们既能说话,又会说话。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人类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语言交流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活动中才能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学会分析、归纳、评价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由语言、做人、生存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