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9篇
科学研究   6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致力于使古生物学走生物学与地质学全面结合的道路,形成了生物地质学的方向,有如下几方面成果.1.在古生物学、地层学新理论方面,第一个向国内介绍新的演化理论“间断平衡论”,很早就评介新灾变论、分支系统学和事件地层学.在《地质演化突变观》一书中,通过对居维叶、莱伊尔、达尔文三巨匠的重新评价以及大量国内外的和自己的研究实例,指出古生物  相似文献   
42.
王成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牙形刺学科带头人.牙形刺是一类已灭绝的海生牙形动物头部的骨骼化石,体型很小,一般只有约1毫米,最大的也不过7毫米,但形态却较复杂.牙形刺存在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海相地层中,延续了3亿4千万年,是地层划分和对比的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是非常有用的化石,它可用于确定地层并对各地层的层序关系加以对比鉴别,在界线层型、地质填图、找矿和大地构造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杨锺健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博物馆学家。他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世界最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他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古脊椎动物学的各个领域,其中重点是中国古爬行动物和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以及中生代—新生代地层的研究,一生发表科研著述670余篇(部)。他还是中国自然史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对该领域的开创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锺健在我国的地质古生物研究、自然史博物馆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恐龙会不会游泳?这是古生物学界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近日,中外古生物学者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昭觉县发现中国首例确凿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化石,为恐龙会游泳提供了证据。这类足迹目前在全球仅发现数例,亚洲尚无记录。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者邢立达介绍,这批恐龙足迹化石是在当地采矿时被意外发现的。"在对这一区域的考察中,我突然发现一道极其奇怪的足迹,每个足迹都由三道长长的、平行的爪痕组成,沿着岩壁一路往上。这是典型的肉食恐龙游泳足迹。"邢立达说。  相似文献   
46.
冯丽妃 《金秋科苑》2013,(22):18-19
说起殷鸿福,当今中国地层古生物学界无人不晓。这样一个“大腕儿”,却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这是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初次见到殷鸿福院士时的印象。他的穿着很“简约”:一件深灰色的棉布外套,一条普通的黑色西裤,一双不常见的黑面儿白底儿的“千层底儿”鞋子。  相似文献   
47.
吃不掉我 乔治·居维叶是法国博物学家,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在古生物学方面也很有学问。 有一次,他的学生们商量着要跟他开一个玩笑。  相似文献   
48.
《大众科技》2010,(5):6-6
一个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科学家表示,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49.
提到生命科学类专业,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我们学的生物嘛。其实不然,生命科学是把有机体诸如动物、植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的统称。它有很多的分支,主要包括:植物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病毒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藻类学、昆虫学等等。除了涵盖生物学之外,生命科学还包括医学、农学等应用科学中的生命问题。  相似文献   
50.
石油院校在新形势下要适应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内容及将来从事的行业特点,适当调整《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实践环节训练,强化实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开放实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行课内传统纲领式授课与课后开放延伸相结合,课堂翻转式教学与互动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探索出"厚基础"背景下适合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经过三年教学验证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