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教育   1281篇
科学研究   7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93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海外寄霓君》是皖籍"新月派"诗人朱湘在留美时期写给妻子的书信集,集中展示了朱湘海外留学生活时特殊的生计和情欲苦闷。旅美期间的生存困扰让朱湘在《海外寄霓君》中暂时抛却了厌世心理,取而代之以一种虚妄的生活热情,然而后者却最终被现实击碎,并加速了诗人的死亡。  相似文献   
33.
杜志强  董方 《文教资料》2011,(20):148-150
我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障碍,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确保政府投入责任化、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4.
企业管理者需要看到一个人的整体,他不仅仅看到挣钱和生计,他还看到生命方式的选择。这其中既透露着对生命的敬重,也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5.
关于乡村旅游内涵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乡村旅游是近年旅游市场中出现的一项新产品,是以乡村特有的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及自然环境景观为基础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界定、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分析,提出乡村旅游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与可持续旅游、自然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旅游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内涵及特征。最后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指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形式,以期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6.
西部旅游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访景.在分析西部根游农业发展的条件时代要求及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西部根游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37.
张謇的大教育思想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教育思想的最大特色是以实业为依托,以国民教育为中心,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不断创新,全面发展,他自始至终高举“教育救国”的大旗,大力创办近代教育,促使南通建成了以师范教育为本的普通教育体系,以生计教育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大众教育为目的社会化教育和救助弱势群体为主的慈善教育,这种具有近代意义的大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8.
本文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新疆昌吉地区回族生计模式和民族教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研究,我们深知回族生计模式的形成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育文化对他们的生计模式影响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39.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高消费时代,面对高消费所带来的一系列消费伦理问题,人们开始倡导向新的消费模式———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可持续消费的核心理念就是:绿色、适度、健康。同时,它还具有规范个人生活消费和反对个人生活消费中铺张浪费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