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22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冯朝荣 《科技通报》2012,28(10):64-66
针对在进行复杂织物建模过程中,会遇到织物组织无序移动,造成三维建模效果不好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HLA开发平台和Vega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运动状态模型功能模块,对织物图像进行了相关处理,利用改进的快速织物运动粒子模型模拟运动中的织物组织,完成织物的三维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完整地描述复杂的织物组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92.
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方法的机织物密度自动检测方法,以解决传统人工检测织物密度的耗时、费力问题。首先,介绍了所涉及的傅里叶变换理论、纱线图像重构和阈值分割方法;然后,从机织物图像采集开始,依次进行织物图像的傅里叶变换、频率特征分析、织物纱线重构、阈值分割;最后,在纱线分割结果中完成纱线的自动定位和计数,并计算出纱线密度。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织物密度检测方法是准确有效的,能够替代现有的人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3.
阐述了防水透湿织物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防水透湿机理及其典型织物,以及测试方法、评价、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橡胶坝的坝高可调节,坝顶可溢流,起活动坝和溢流堰的作用,其运用条件与水闸相似,可用于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挡潮、地下水回灌以及城市园林美化等工程中。  相似文献   
95.
96.
97.
针对A^2/O工艺的缺点提出了改良A^2/O工艺,分析了改良型A^2/O工艺的优点,并进一步阐述了织物填料在改良型A^2/O工艺中的作用,证明了织物填料应用在改良A^2/O工艺对提高系统处理效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8.
教学所追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也即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形成职业能力.中等专业课教学所遵循的是教学认识论,它不是认识未知,而是学习已知.专业课专业性强,概念多而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上如何用最佳的方法将某一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尽快地接受和强化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达到认知学习的迁移,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专业课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对纺工贸专业的《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把通俗处理应用于教学过程,可使抽象的概念和专业理…  相似文献   
99.
苏南养蚕植桑起于何时,史无可考,从考古发掘材料看,吴越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饲养家蚕了,在吴兴钱山漾遗址、河姆渡遗址、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等地发现了家蚕丝织物和纺织工具,充分说明苏南养蚕历史的悠久.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丝绸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固守江东的孙权曾专门颁布“禁止蚕织时以役事扰民”的诏令.隋唐时代,江南丝绸业发展更快,据《吴郡志》载唐之土贡,考之《唐书》所贡,有丝、葛、丝绵、八蚕丝、绯、绫布.明清苏州丝绸生产不断向周围农村地区扩散,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兴起.据清《吴江县志》、《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而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  相似文献   
100.
印刷术由中国发明,源于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是以汉字的产生、发展为主体要素,各种相关条件长期积累、渐进的必然结果。汉字是印刷的主要对象,没有汉字及汉字的成熟,就不会有印刷术。在中国6000年汉字演变发展中,汉字先后依附于多种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载体,在不同材质上雕刻文字,为印刷术发明提供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