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915篇
科学研究   198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137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high drop-out rate in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is a major challenge to European and US educational programmes.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in Norway faces a similar challenge, because in recent decades, around one-third of the students drop out of the educational programmes. The majority of the drop-outs ar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programmes, and a substantial number are apprentices at the workplace. With these high drop-out rates and the ensuing pers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it is vital to address how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systems can keep students connected throughout the programmes. By thoroughly analyzing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the experiences, interactions and processes which youth deal with dur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ights into h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late to dropping-out and connectedness may be brought into educational discussions. 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workplaces constitut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how apprentices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of work according to their dispositions, aims and life plan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apprentices had different agencies and that they were involved in two distinct participation patterns at the workplace: a collaborative pattern and an executive pattern.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strong agency for the vocation may keep apprentices connected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al programme, although they are aftbrded an executive participation pattern. Based on our findings, it is appropriate to raise questions as to whether an unclear agency for the vocation, together with affordance of executive participation patterns, may suggest one possible answer for the high drop-out rate among apprentices.  相似文献   
42.
"小A现象"是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一道"坎"吗?如果跟以上现状相提并论,我倒以为它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坎"!学校应该成为促进每个学生的优势充分发展的场所,而不是把不同的人变成相同的人的场所。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一文中写到:  相似文献   
43.
旅游者所依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旅游地的管理启示正逐渐成为旅游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场所依恋"形成的逻辑基础着手,提出了旅游者所依恋的形成机制:旅游者通过偶然性和意向性学习,习得了关于场所(旅游地)的信息,在个人价值系统判断的基础上形成一阶依恋。旅游者到场所开展旅游活动后,所产生的情感依恋和行为依恋,合称为二阶依恋。同时,也可能产生依恋转移,依恋转移会削弱甚至消退一阶依恋。根据旅游者场所依恋的形成机制,从符号消费、场所神圣化等角度进行了详细讨论,进而分析了提升旅游者场所依恋水平的一般技术线路。  相似文献   
44.
不论在自助餐还是正式宴会上,如果常常冷场,美国人会觉得别扭。所以在美国,在某些社交场合,"闲谈"是很流行的。闲谈内容五花八门、漫无边际,目的无非为了把谈话继续下去。话题可以包括天气、体育、学  相似文献   
45.
21世纪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现在问题是如何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付诸实施,进而引起教学观念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校真正成为赏识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场所。  相似文献   
46.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日本来说,集团性是其社会文化的核心。在讲求资历的日本场所型集团社会中,序列意识构成是日本纵向社会的基础。在序列意识的基础上,日本形成了以武士道的"忠义"和儒家思想的"和为贵"为核心,以"忠孝恭顺"为宗旨,成员服从集团,下级服从上级的集团性文化。  相似文献   
47.
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面对21世纪,高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面临困难的局面,本文首先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根据新时期企业的特点,分析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8.
在各种工业废渣中,如粉煤灰、矿渣等都可以利用于道路工程中,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为工业废料的处理提供了一条合理的场所。这里谈谈矿渣。矿渣不仅产量大,而且其性能最适合作为路面的基层材料,就这方面利用已有很大程度的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就全国发展并不普及,为此,本文就矿渣作为路面基层材料,谈一谈它的性能、优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49.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3X):59-60
宗祠,也称祠堂、祖祠、宗庙、家庙、祠庙等,既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进行宗族宣教、聚族议事、施行族规家法的地方。它除了具有明昭穆(指古代贵族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居中,以下按父子的辈分排列为昭穆,昭居左,穆居右)、序长幼、别尊卑的社会功用外,还有通过祭祀祖先以表达后人追思、寻求祖先神灵庇佑等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50.
时事聚焦     
《中文自修》2007,(5):54-56
[事件] 2006年9月9日,台湾民众在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的发起下,在台湾凯达格兰大道开始百万人反贪腐“倒扁”静坐活动。自此,“倒扁”静坐成为群众和陈水扁的意志对决。倒扁第七天,主办者发起“荧光围城游行”,参加游行的民众身着红色衣服,绕行陈水扁办公场所及其住所外围的一些街道,并沿路高呼“阿扁下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