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问:郭博士,我读的是普通高中的重点班。进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模拟考我在班级排名40名,为此我很着急,我很想读大学,可现在我一点信心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82.
名牌大学不上,这是很多成绩优秀学生的普遍想法。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光彩,而与自己潜力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获得的是暂时的面子,而更多的可能会给自己造成遗憾和悔恨。其实,填报志愿时,不能过分强调大学排名,追求所谓的名牌,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报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83.
王媛 《中学生百科》2014,(Z1):38-39
每年4月,是各大高校公布考研复试名单的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考试,总是伴随成功的欢笑和受挫的泪水,因此我也开始收到学生发来的各种短信。有成绩不错的,字里行间都是掩饰不住的喜悦;有考得不理想的,沮丧地说:"这次没戏了,唉!"丹是我的学生之一,她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法语在那所我听都没听过的理工科院校里,是不被重视的非主流专业,可想而知,她对其本科学历并不是很满意。像千万个试图通过考研获得名牌大学学历的学生一样,丹也有考取名校的强烈愿  相似文献   
84.
笔者发现一些初中并不优秀的学生,进入了高中后,学习的自觉性突然加强,最终考取了名牌大学。其实他们有着优秀的品质,只是中学学习时,不够用功而已。通过与这些学生交谈,我领悟到:真正的学习,是一生的不断进取,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老师、家长,而是自己的内动力。作为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内动  相似文献   
85.
母亲的厨房     
一位美国男孩在他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了。他母亲独自一人生下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读了护士学校,成为一名注册护士。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抚养大了儿子。从小到大,孩子和妈妈的关系都非常亲密而融洽,虽然他从没有得到过父爱。在男孩的记忆中,从他记事开始,有妈  相似文献   
86.
代丽丽 《下一代》2011,(2):12-13
2009年5月,《北京晚报》曾以撑家少年为题,报道过家住北京延庆农村的一个小男孩儿霍龙延的感人事迹。而今,这位可亲可爱的男孩儿不仅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87.
孙兵 《下一代》2011,(1):19-20
最近,我好友的男孩(已到名牌大学就读),用无比极端的方式——跳楼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2岁。得知这一消息,我非常震惊,无比悲痛。偶见媒体报道的青少年学子自杀事件,竟然来到了我的身边。我为熟悉的青年遽然离世而肝肠寸断。难过之余,我不禁扪心自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88.
《上海教育》2011,(14):64-64
日前,上海市市西中学引进了当今国际著名的两大品牌课程A-LEVEL和AP。2011年新学年开始,市西将对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叠加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国际教育资源与信息,同时为实验班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创造最好的条件。独创的一站式教学模式:A-LEVEL+AP+SAT+雅思/托福市西中学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学生不再纠结于是读美国课程还是读英国课程,因为学校将A-LEVEL和AP课程中的核心部分作为学生的必学内容加以整合,  相似文献   
89.
本来想模仿哈姆雷特的句式,说这是一个问题。后来一想,状元们已经用脚投票作出了明确选择,所以加一个问号。我对高考状元的品质一直是有质疑的,但必须承认,这次他们的选择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90.
言论     
所有的父母,从孩子降生那一天起,就殷殷期望孩子从小聪明伶俐,上学时品学兼优,一遍遍地在心里为孩子描画蓝图,希望将来孩子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有一份人见人羡的工作……但可否想过这些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把他们当成炫耀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