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2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来大志 《金秋科苑》2010,(22):28-29
李松樵是一位老邮电工作者,20岁就投身新中国的邮电事业,40年来为国家的邮电事业的长足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退休后没有放马南山、颐养天年,先后担任辽宁省通信学会三届、四届理事长、五届名誉理事长,辽宁邮电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他对邮电事业倾注了一生的情感和抱负。当春去秋来,他总是难以忘记一段段流金岁月,并把自己的记忆定格在那激情燃烧的时代……  相似文献   
252.
目前,央视女主持人文清状告《重庆商报》社名誉侵权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重庆商报社公开道歉两次,并赔偿文清精神损失等10万余元。至此,这个沸沸扬扬的案件暂告一段落,但法院的判决结果再次向新闻界同仁提出这些挥之不去的问题:在新闻侵权诉讼中,“过错”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究竟应该由谁对过错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253.
正2014年4月3日至5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80余位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现代价值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的主题发言。学者耿云志、赵馥洁、赵世超、洪修平、张国刚、韩震、王斯德、孙晓生、刘  相似文献   
254.
篆刻文字语出杜甫《苏端薛复筵简恭华醉歌》诗的前四句,"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相似文献   
255.
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这片创业热土上.有一所诞生于1995年的学校——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她在短短15年里创造了一个神话,实现了自己的办学目标,迈出了走向世界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256.
名誉答案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他的数学学得一点儿也不好,当他还是一名小学生时,他发现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的四则运算例题最终的结果总是零。所以,从那以后,无论他解答哪一道数学试题,他甚至连试题看都不看一眼,就在等号后面写上0,他的数学老师对  相似文献   
257.
(348)潸然泪下泪流满面的样子。(潸:泪流的样子;流泪,如潸然出涕)泫然泪下形容泪水一滴滴落下的样子。(泫:水珠滴下)(349)流芳百世形容好的名誉、名声永远在后世流传,永远为人们所称颂。也说流芳千古流芳后世。(芳:美名。流芳:流传美名。百世千古均为虚指,即世世代代长远的年代)留芳百世留下的好名声、名誉世  相似文献   
258.
方舟子质疑韩寒作品系他人代笔,从而引发一场网络论战。本文从法律角度考量此事件认为,方舟子的质疑虽然尖刻,但大体符合媒体开展舆论监督中的法律免责原则。其评论也基本符合"普通人原则"和"公正评论"的要求,法律对此应予以保护,以保障言论自由。对于类似公众人物之间就公共事务发生的争论,法律判决中可参照针对政府机构舆论监督的"故意责任"原则,即使最终确认韩寒代笔事实并不存在,也不追究质疑者的侵权责任,而是宣示其批评事实的虚假,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259.
《青年记者》2013,(12):3-3
微博“明码标价”失实姚晨告《劳动报》胜诉 3月20日,《劳动报》刊登题为《微博“明码标价”产业链浮出水面》的新闻报道。姚晨以报道失实、名誉侵权为由,将《劳动报》诉至法院。此案6月14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判,法院认定《劳动报》侵犯了姚晨的名誉权,判决该报10日内删除网络版中关于姚晨的全部内容,并在报纸上刊载致歉声明。  相似文献   
260.
决斗这种事数百年来一直都发生着.有人诽谤,破坏他人人格与名誉后,受害方会向对手提出挑战,要用剑或者手枪与其决斗.但是,在安排决斗日期之前,两人往往通过第三方尝试和解以便消除分歧.典型的情况是,加害方承认做错了事(比如他的评论不符合事实)但并不承认他有恶意,于是最后决斗取消.虽然如此,仍有数千人死于决斗,因为它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捍卫名声和荣誉的文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