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儒、道、墨、法四家,均对君道、臣道有过较为清晰的论述,并透过"君道"与"臣道",明确了君臣的基本定位,即君、臣应"各守其道、各安本位"。其中,《管子》中既对君道、臣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同时又另辟蹊径,在详细阐述"君臣安位"、"君臣失位"的基础上,对"君臣易位"的产生、特点和影响做了清晰的论述。透过这一论述,我们进一步探究"君臣易位"背后的政治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2.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一直是众多后来者称羡的对象.如鱼得水,这既是刘备本人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形容,也得到了后世大多论者的赞同.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表面上的融洽.刘备限于个人的才识经历,始终不能真正理解诸葛亮的伟大抱负以及为此制定的战略方针,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只能说是:相交而并不相知,倚重却不乏猜疑.  相似文献   
103.
徒跃林 《历史学习》2007,(11):13-13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到辛亥革命爆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我国存在了2100多年。君臣关系的变化很形象地说明了专制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4.
就《韩诗外传》的学术渊源而言,孟子是荀子之外的一个重要源头。韩婴坚持孟子天子有不召之臣和诸侯不能友贤德之人的思想。在孟子圣贤观的基础上,他把仁道和仁者各分为四等。韩婴明确肯定人天生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继承孟子"反求诸己""求其放心""尽心"等内修路径,但他又把实现人之善性的根本工夫归结为明王圣主后天的教化。韩婴对孟子的民本思想、关税思想以及井田说表示认同,并重新描绘了孟子理想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105.
蒋云昌 《阅读与鉴赏》2008,(11):40-40,3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课文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怀人、咏物、悼亡、自伤身世、寄托君臣遇合、诗集自序开宗明义、政治寓意等诸说,面对扑朔迷离的诗歌意境和一大堆纷纭异说,一时不知如何理解,但细加琢磨,却在迷离中有踪迹可循。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  相似文献   
106.
在威权争竞的三国时代 ,刘备能独举仁义的旗帜 ,实行一条与其他军阀(包括曹操在内 )截然不同的政治路线 ,而终于从一个贩屦织席的平民登上了蜀汉皇帝的宝座。刘备的仁义是他用以收民心得天下的一种手段 ,因而其中有诈谋 ,也有得失。但他与关、张誓同生死的兄弟情谊 ,与诸葛亮推心置腹的君臣关系 ,成为千古美谈 ,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荀悦基于儒学体系,以伦理规范和通变思想为方论,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把政治内涵规划为六个程式,而政治运作的过程正是这六个程式的落实过程。具体说来,可分为群臣关系、德刑关系重民和明制思想等四个层面。从中不难探知法儒,道德思想的融合,反映了东汉末年思想合流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8.
清初文学批评家叶燮具有激进的仁政思想,他认识到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主张"伐暴救民";认识到妇女具有男子的美德才干,其名节包含着"人伦之不幸",并为下层妇女才德不彰鸣不平。他放弃功名仕进,推崇诗文的地位和作用,潜心于诗文创作与批评,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审美教育家。其思想在某些方面具有反理学意义和民主色彩。但他仍恪守"君臣之义"的封建纲常和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其文体观念相当狭隘,其戏剧批评封建正统思想明显。总体上他还没有突破封建思想的樊篱,是一位传统的封建文人,但在他身上又体现了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9.
明初“君臣酬唱”盛极一时,呈现出参与者众、次数繁密、时段较长、场面宏大、君主主导等特点。酬唱非惟文化活动,更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掌握酬唱主导权的朱元璋表面上推崇“君臣相得”,实则意在树立“圣君”形象;出于追慕理想、献言上谏、提振文风的需要,以士大夫为主体的臣僚亦积极参与酬唱。君臣所抱目的、所持立场不同,却扭合成明初的“圣世之音”,也致使酬唱出现种种吊诡。朱元璋借酬唱巩固君主权力、推行文化改革。洪武十三年后,政治环境的改变对酬唱活动造成客观限制,宰相制度的废除则使得“君臣酬唱”的内在逻辑无法自洽,“君臣酬唱”终至风流云散。  相似文献   
110.
《论语》各篇虽看似散乱,实则各具集中篇旨。《为政》篇的主旨在于为政,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第一、二章点明为政之主旨,即是通过无邪之心施政,而达于无为的为政境界。第三章,指出孔子政治观之依归在于礼。第四章,回顾自己学于礼、立于礼、行于礼、教于礼,最后达于无礼之处而有礼的儒家无为境界之经历。其余诸章,分论孔子政治观之孝治根本以及为政中的君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