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连山》开创了我国天人合一、务实致用的文化,君臣之道由此始,家庭伦理由此兴,礼乐观念与鬼神观念亦萌蘖于此。《连山取象歌》是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12.
宋代御赐官员神道碑额作为一项常例,约始于仁宗皇祐年间,用意是体现"祖宗之法"所确立的尊重文人士大夫的原则,其后又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自神宗时期开始,因受到各类政治因素的影响,历朝御赐碑额的现象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朝政状况和君臣关系。  相似文献   
113.
《商洛学院学报》2017,(3):51-55
东汉末年,社会混乱不堪,政治上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军阀混战,君臣无实。国家日益走入困境,大厦将倾。在上下迷茫之际,荀悦积极参与政治,拯救社会大厦即倾之势,在儒家"正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的君臣观,要求君主和大臣在自己的"位"置上积极加强自身德行修养,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同心同德,并辅之以制度考核,为成就"王治"之世找到了一条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公元前556年,齐国上大夫晏弱去世,他那个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儿子晏婴袭位,接任上大夫之职。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一年,鲁国的孔丘刚刚5岁。没人会想到,30年后,在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孔子成年后,渐渐以知书识礼闻名诸侯,俨然已是文化名人,而晏子更以  相似文献   
115.
在《黄石公三略》所提倡的君臣关系中,君占据着主导,掌握着臣的生杀大权,臣处于依附从属的地位,不能冒犯君主的权威.《黄石公三略》既把臣看作君治理国家的重要辅佐,提倡君主要竭力选贤任能,同时又把臣放到了君的对立面,认为君主要尽力控制、监督甚至打击那些把持政权或手握重兵的重臣.《黄石公三略》的君臣观是博采兼容众家思想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6.
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政体中,君臣关系一直是引人注目且难以理清的问题,历代学者志士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解析和重构,历代文学创作形式也多样化地反映着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样式。君明臣贤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君臣遇合,尤其在文学创作中,历代文人学者都大幅度地解读和重构着夹杂了特定历史背景和深厚感情的君臣关系,明君贤臣的思想和言行都具有深刻的审美意蕴,这一点在文学创作语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君臣关系体现得较为突出和重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7.
《周易》的卦爻辞中已出现"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诗经》与《周易》的写作时间相近,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也相近,按照情理推断,《诗经》婚恋诗中也当存在"以男女喻君臣"的现象,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喻意的隐晦,目前我们尚缺乏足够的直证来证明。本文尝试根据《诗经》婚恋诗中的一些间接信息去证明我们的推断。男女之间若存在相似关系,喻女之物也可喻男,如"美人"在《诗经》中已喻指美德之君;男女、君臣之间若存在相似相关的关系,就可"以男女喻君臣",《曹风.候人》、《邶风.柏舟》都存在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118.
孔子的君臣观是建立在对历史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的,以民本,以仁为核心。君必须以道行政,臣则应以道事君。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的为前提,臣对于君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孔子的君臣观表现了春秋末期人的意识的觉醒。以董仲舒为首的汉儒提出“三纲”说,对孔子的君臣观加以改造,从而形成了所谓“纲常名教”。“三纲”说的君臣观与孔子的君臣观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然而两千多年来,人们习惯于将这两种不同的君臣观混同起来,将“三纲”说的君臣观,当成孔子的君臣观,并奉为主泉。不但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受其束缚,而且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也未能摆脱这种束缚。这说明孔子的君臣观具有超前性,确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9.
120.
本文着重阐述了唐代贞观年间,君臣论政这一清明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背景,唐初严峻的政治局势,迫使当政者必须网罗人才,兼听广纳,以制定切合时宜的方针、政策,这是论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唐太宗鉴于隋亡的历史教训,为了唐帝国长治久安,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为论政提供了政治前提。这一历史现象在唐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均有所不同程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