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中国向来讲究礼仪,高低、贵贱、尊卑,泾渭分明,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注重,比如座次虽看似简单,但也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2.
东汉封建政权是在血和中火建立起来,它的成立意味着封建制度的复苏。东汉政权是由豪强地主阶级创建、依靠大地主支持而出现的。刘秀所建立的政权即称"汉",当以刘邦所创建的西汉王朝继承者自居。所以其统治制度,大体均沿袭西汉旧制。不过,由于历史的发展,事实已经暴露西汉政权许多制度和措施,并非十分理想。重建封建地主政权成了摆在光武帝面前的头等大事。如何安置功臣外戚,怎样对待士人文吏,是考验刘秀治国理政方法的问题,也是最能体现刘秀真挚情感流露的。  相似文献   
73.
叶平 《华章》2009,(14)
北宋中期,社会上出现了复兴儒学的运动,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价值重新加以肯定.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恢复传统儒家的"三代之治"作为口号被提了出来.在此理想的鼓舞下,发生了"庆历新政"以及后来的"熙宁变法".士大夫极为看重古代儒家的"三代之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代之治"是一种"君臣共治"."共治"中包含着一种"君臣朋友"的观念,君臣之间"相友"的关系是士大夫欲实现其与帝王分享权力,达到"共治"的途径.这体现了北宋中期士人集团的崛起以及他们对扩张自身势力的渴望.该文对北宋诸儒"君臣相友"的观念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74.
万历皇帝的长期怠政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执政中后期,万历皇帝与文官集团矛盾的激化使其心灰意懒,加上万历皇帝久病不愈无法处理政事。内外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其长达20年的怠政。  相似文献   
75.
唐太宗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的成功来自他对当时时局的正确分析,来自他对自己作为一个帝王与人民、与臣下关系的正确认识。他懂得怎样才能做好一个帝王,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取得的成就。他之所以能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给自己正确定位,是因为他善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错误。贞观时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相似文献   
76.
《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恋情说、咏物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寄托君臣遇合说、诗集总序说等。诸说均能说出一定的道理,但难成确解。因诗意太朦胧,所以清代大诗人大学者王士桢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教师教学参考书》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相似文献   
77.
王德完为明万历时期大臣,历任兵科、户科、工科给事中,仕途虽短,但所上奏疏较多,涉及面广,且多能针砭时弊,从中即可一窥其治国思想。内政方面,因议立太子而被卷入国本之争,仕途几乎断送;面对朝廷沉重的财政压力与军费开支,所秉持的理财理念仅限于开源与节流;对日“封贡”及平“奢安之乱”上,能够提出正确的对策,显示出在边防战略上的前瞻性;而救民奏疏数量尤多,体现出他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注。究其奏疏之多的原因,在于万历时期暴露出的种种危机及言官地位的提升。王德完频繁上疏直言,亦是明代中后期君臣冲突的政治缩影。  相似文献   
78.
"温柔敦厚"思想发源于先秦思想文化领域,它植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与道德领域,是"六艺之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深厚的人文蕴涵,尔后浸润诗学领域.秦朝的专制统治破坏了先秦儒学文化,实行法家的政治主张与文化政策,结果二世而亡.西汉继秦而起,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重构审美文化,温柔敦厚的思想应运而生.它凝聚了自西周至西汉的文化精...  相似文献   
79.
科举制是始于隋唐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取唐代科举制下“贤良科”这一制举科目,爬梳史籍、文集及相关文献,对其特点及影响因素做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唐代贤良科举目在前期具有多样性,但在德宗朝及以后逐渐收束,突出了“能直言极谏”这条标准。与此同时,自德宗起,士子在策文中表达的“直谏”意识不断深化。从贤良科本身具有的时效性观察,这两者的演变趋势保持一致,并且均受中唐以来“君臣一体”的尚谏之风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通常被看作是人文主义悲剧,文章认为更是伦理悲剧,从伦理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更能抓住其悲剧的实质。在其四大悲剧中,莎士比亚无一例外地将主人公置于各种伦理困境中,进而探讨人生的伦理问题,并对人类和人生进行了思考。莎士比亚对人类和人生作出的悲观结论源于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对人类心灵的腐蚀及对人伦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