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篇
教育   769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讲,朱自清大约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背影。他不像鲁迅,如同一个单身鏖战的武人,在旧思想的丛莽中用硬骨头做成的匕首将黑夜击得粉碎;他也不像徐志摩,如同一个浅斟低唱的游吟者,痴情于  相似文献   
22.
在我国古代相思情爱文学作品中,运用“心理错觉”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相思情感与心理,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方式。“心理错觉”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归纳为:时间错觉,误视误听,梦幻梦境。这种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能产生含蓄之美,使结构曲折深婉,对我国古代文学心理描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文探究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结合与应用。通过对传统水墨元素的表象及内涵进行挖掘,并结合茶叶包装设计的含蓄美特征,就茶文化与水墨元素的具体应用来传达两者融合的可能性,特别是结合具体的作品实例来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视与分析。最后从水墨的造型、构图、色彩、意境等视角来表现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水墨文化。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从不同审美文化的时代发展特征中,借鉴水墨文化的含蓄美来营造独特的气韵与意境,尤其是水墨文化在设计中的浓淡、深浅变化,更能够凸显现代茶叶包装的雅致与和合精神。  相似文献   
24.
叶赛宁作为20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史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他的乡村诗更是魅力独具,其中的意象皆来自俄罗斯农村的人事景物.极富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朴素自然又鲜活丰富.并为诗歌意象的创造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5.
已有关于《目送》情感的解读比较浅显。本文在常规解读的基础上,从角色轮回、时序重建、文化晕染的角度来解读文章,从中挖掘我释然的原因:换位体验,生命成长,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6.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7.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不可刻意去追求人为效用,而是自然而然顺应事物自身发展的本性。道家哲学的理念对文学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唐诗的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针对这一状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8.
废名小说的总体特色在写实,使作品摆脱了难懂之嫌。但在具体的作品内涵意义层面上,导致两种审美判断:含蓄和晦涩。其原因由失语——欲言又止造成。  相似文献   
29.
汪谦 《文科爱好者》2004,(23):72-73
无论是侧重写人.还是侧重叙事.如果我们能将文章写得幽默而又含蓄些.寓意深远些.能使读者回味无穷.就能收到生动形象、含蓄隽永之效。  相似文献   
30.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