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篇
教育   769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5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之于教师的功用恰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美的言语,是教师专业的智慧,高超的能力,高深的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体现。这种美的语言必然会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852.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以暮春景色作比,感物起兴。曲折地表达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两句感叹春天走得太急太快。“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两句。抒写诗人惋惜、爱惜春天的心理,虽然留恋春天。然而春天还是去了,满地落花使人无比伤感。“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三句,  相似文献   
853.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明说一个意思,却暗含着另一个意思。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叫做双关。运用双关,可以具有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可以收到辛辣的讽刺效果,可以造成诙谐幽默的喜剧气氛。  相似文献   
854.
文章主要追溯了幽默的历史渊源,从幽默的语篇特点、主题、社会功能、表现手法以及对含蓄的把握上入手,探讨了中西幽默的异同。  相似文献   
855.
杨同秀 《现代语文》2006,(3):101-101
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引用,它既不是撷取主要意思,书面上却不加引号的"暗引",也不同于那种直录式的"明引".其特征有二:1.引用的文字融于篇章之中,上下浑然天成,无斧凿之痕;2.明引此言,暗取彼言之意,极具含蓄美.如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中,"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其中"大江"即是明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大江",暗取全词"借遥想古代英雄表现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之意.由此可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唱罢渴望为国家建立伟大事业的悲壮之歌,满怀激情前往日本深入、细密地研究各种科学来拯救祖国危亡.这足见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这种特殊的引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56.
在戏剧和影视艺术中,不时提到“潜台词”这一概念.就电视剧中人物对白中的潜台词而言,主要有完整的含蓄话语、未尽话语(半截话)、沉默“话语”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857.
含蓄是中国诗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美的一种理想形态,是艺术创作普遍追求的审美目标,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含蓄美是在主客观相结合过程中的艺术创造,是审美主体的艺术才能和美学观的体现,具有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中国诗学的含蓄美,具有其赖以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858.
岁月斑驳     
正我经常把自己放置到一个安静的环境,静静地感受时光如水一般逝去,这样的时侯,我喜欢回望远去的岁月,就如同我在此岸,回首遥望彼岸已经走远的风景。此岸与彼岸,隔着的是岁月,募地,我的心中腾起一种感觉,岁月斑驳!走过的日子里,留下了那么多凹凸与参差的痕迹,怎能不斑驳?岁月斑  相似文献   
859.
860.
根据桂林文化城时期木犀《鲁迅氏的旧诗》和王亚平《鲁迅先生的诗及其诗论》两文提出的论点,综合提炼为鲁迅旧体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深刻、沉郁、峭丽、含蓄、讽刺、精练。鲁迅旧体诗风格从青年到晚年既是发展的,又有相对地比较稳定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