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初冬钓马口     
谢葵 《钓鱼》2006,(23):34-34
多年来,我一直贪图马口鱼的美味,不顾亲友劝阻,一意孤行在初冬的季节专钓马口。咸宁汀泗镇,北伐名镇,当年叶挺将军率领独立团在此大战吴佩孚的北洋军阀,获胜而一举成名,地球人都知道。汀泗古桥下为汀泗河,河水清澈且芳草萋萋,鱼虾结伴而行,马口满河遍溪。汀泗河流至新屋晏村,人民政府拦河筑坝,建有发电站,设闸口二处。大坝下方为一深潭(土方挖去筑坝了),深约7~10米,距西凉湖数公里,故为天造地设的好钓场。  相似文献   
52.
坝底钓马口     
谢葵 《钓鱼》2007,(10S):41-42
湖北咸宁有个汀泗镇,汀泗镇里有条汀泗河,河上有座铁路桥,那就是汀泗桥。早些年,汀泗桥上打了一大仗,仗打完了,成绩就出来了:叶挺将军的北伐军打赢了,得以挺进武汉:军阀吴佩孚在汀泗河里翻了船,打败了,失去了继续称王称霸的本钱。这是咸宁人民唯一一次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露脸的大事儿。汀泗桥战役,北伐战争的转折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秀才出身,他在宦海生涯中曾留下三件批文,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54.
田青刚 《培训与研究》2010,(9):66-68,73
近代鸡公山名流荟萃,张之洞、靳云鹗、吴佩孚、张学良、蒋介石夫妇等或为避暑,或出于政治军事等原因结缘鸡公山。这些人的活动丰富了鸡公山的人文内涵,提高了鸡公山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55.
对吴佩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吴佩孚的研究,大陆方面1978年以前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1920年至1949年为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1920年代和抗日战争时期;1949年至1978年为第二阶段,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也是吴佩孚研究最低迷的时期。1978年以后的研究,取得了喜人成果,主要表现为:史料大量发掘、著作大量出版、论文大量发表、学术研讨热烈等。至于海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台湾地区及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吴佩孚研究趋向而言,一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许多新的课题引起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二是史料不断挖掘和利用;三是研究视角更趋多元化。至于评价方法,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宏观与微观、爱国与卖国、共性与个性、一时与一世等关系的把握上。  相似文献   
56.
吴佩孚,直系军阀首领;穆藕初,爱国实业家。他们是如何相识,吴又为何要送穆书法墨宝呢?话要从穆藕初在河南创办豫丰纱厂说起。  相似文献   
57.
宋凤英 《档案天地》2006,(1):23-23,26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的著名人物.曾因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而“闻名遐尔”.也曾是国民革命军北伐要消灭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北伐战争中.吴佩孚战败.走下了中国的政治舞行。他下野后的日子里.在国内各。也漂泊,但是却拒绝了日本特务的引诱.没有就范当汉奸,在这点上.又表现了一定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58.
建党初期,中共的统战工作明显地印上了共产国际的印记。苏俄在十分革命后的对华政策中,在协助中共建党的同时,积极寻求同中国其他势力建立关系,首先是孙中山,而后是吴佩孚,最后又是孙中山。这种政策的变化必须对中共与吴佩孚的关系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中共与吴佩孚关系的彻底破裂。  相似文献   
59.
吴佩孚具有比较强烈的反日情绪,他抵制、反对日本侵略,在其早年、中年和晚年均有所表现。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顺应历史潮流,倡言反日;他政坛失势以后,又拒绝日本威逼利诱,不愿沦为汉奸,其行为具备一定的民族气节。这种朴素的民族思想在日本侵华步伐日趋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下,符合历史进步之潮流,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0.
本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的背景。首先,苏俄政策的转变是其外部因素;其次,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威胁吴佩孚的统治,是其政治因素;最后,京汉铁路大罢工损害了吴佩孚的经济利益,是其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