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理解活动,其阅读方式和阅读结果因人而异。正如同一部《红楼梦》,鲁迅曾说:道家看到了“梦”,儒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情”,革命家看到了“排满”。由此可见,个性化阅读应该是读者阅读时的个人自觉行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可以称得上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42.
43.
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如何才是最成功的人生,人们也一向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纷。但在乒乓球的世界,称“大满贯”为最高荣誉,争议应该不会太大。如果把乒坛荣誉比喻为缀满无数颗宝石的皇冠,那么“大满贯”无疑就是皇冠上最璀璨夺目的那颗。为了得到它,历代乒乓高手们谱写了数不清的精彩乐章,这些乐章或平淡,或雄浑,或隽永,或激昂,或华美,或悲壮,令无数球迷如痴如醉,如颠似狂,每次耳边回荡都使人心潮澎湃,久久地绕室彷徨。  相似文献   
44.
王妍 《体育博览》2012,(4):44-56
在喜欢曼联的理由中,看到这样一个答案:爱着曼联,不是爱他的星光闪耀,不是爱他的万千荣誉,不是爱他的座座奖杯,也不是爱他每次冠军时候的光辉时刻。爱着曼联,是爱他永不服输的战斗精神,是爱他兄弟般的无比团结,爱着曼联,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人的曼联。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就算再调查再搜索,写满整版也不能完全概括人们爱着曼联的理由,不过这份爱是真真实实、原原本本的,或许没有理由,或许爱就是理由。来吧,爱,足够了。  相似文献   
4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与一句舶来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谋而合,如今这句话也已然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标签式解读。于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  相似文献   
46.
易中天 《教师博览》2013,(10):13-13
<正>我做大学教师,遇到研究生参加入学考试,有30分我是要"送"给他们的,比方说: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巨头是谁?《哈姆雷特》是谁的作品?剩下的70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一道题我是这样出的:有一位作家写过一篇小说,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摩天大楼楼顶站了个  相似文献   
47.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48.
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原型与母题蕴藏着整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生命力与魅力的强大基因。而莎剧经典之经典《哈姆雷特》,若是从原型分析的视角来看,或也可谓是一出“重演神话”的好戏。该剧再现了古希腊神话原型中的杀子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和追寻母题,这也是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作为今年大型系列活动《永远的莎士比亚》的重点参演剧目,由北京人艺和日本四季剧团联合打造,浅利庆太执导。人艺当家小生王斑领衔主演的版本《哈姆雷特》将在国庆首先亮相首都剧场,为广大观众呈现一个别样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50.
解读丹麦王子的忧郁之痛--再读《哈姆雷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民 《现代语文》2006,(3):124-126
我心情如此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大好的框架是伸到茫茫大海里的一座荒凉的山岬,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瘴气。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练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