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国儒家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经过不断创造和改革并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1]儒家教  相似文献   
22.
汉族传统服饰结构造型所形成的宽松飘逸的风格,蕴涵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境。从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取向的角度,对其服饰结构造型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分析,为现代服装结构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3.
王安石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堪称优秀的教育家。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他的人才教育思想,不仅对宋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许多方面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4.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在冲突中趋向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系统地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观点 ,认为高等教育哲学主要有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两种。在疏解了持这两种高等教育哲学观学者的理论冲突之后 ,布氏认为高等教育哲学观应该是在这二者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平衡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有利于我们转换高等教育的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25.
进入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到新阶段也有了新的存在意义,传统的高等教育认识论和政治论哲学观在面对社会现实环境和一系列新的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许多学者从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多方面功能和价值出发,提出了人本论、境界论、资本论等当今高等教育合法存在的新的哲学基础。这一切表明,多元哲学观的并存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6.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
论柏格森的直觉体验教育哲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直觉思想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研究的视角上,人们要么侧重于心理学的视角,要么侧重于美学、逻辑学乃至思维科学等其他学科或视角,较少有从哲学的视角去对之进行研究。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认为,直觉体验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学习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整体认识论;它不仅具有直接觉察、快速发现,独特预测的功能,还能激发学习的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直觉体验教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要数生命哲学家柏格森。这里从对柏格森的直觉体验研究入手,探讨直觉体验的概念来源、本质特性及教育特征,这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8.
关于教师创造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事业,其创造性不止于从教学思维和传递知识方面去理解,还可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拓展;要有以教育人精神为基础的个人化的哲学观;要有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及转识成智的能力;要有认识与情感相互协调发展的人格。  相似文献   
29.
王莉 《文教资料》2005,(34):70-72
从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联系到创建和谐社会理论。简述和谐社会理论的产生和社会背景,说明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又是中国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从马克思哲学观中对人的研究、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分析和谐社会中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0.
终极之思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哲学的智慧所在。把终极之思放到哲学发展史角度来探讨是一种哲学观,它在当代哲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