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822篇
科学研究   18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81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论弓箭之道     
田桂菊 《体育学刊》2008,15(2):110-112
以中国的伦理思想和传统哲学来阐析人与箭之关系,射箭中蕴含着无意识的"无为而治"、"无技之技"、"无艺之艺"等哲理,可以培养人的意念、忘我、无求、超越等思辨能力.弓箭不仅仅是一种勇武的运动方式,而且是颇具人文教化功能,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民俗文化、伦理思想、传统哲学以及人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的传统体育文化.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可为提高当前我国射箭运动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
弋射探     
弋射是中国古代一种古老的体育项目,和其他中国古代体育项目一样,它集生产与娱乐为一体.弋射起源于上古时期而消亡于宋代,这种存在了几千年的体育项目,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但最终因为脱离社会实践太远而被历史淘汰.研究这种逝去的中国古代体育项目,对于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体育资源,丰富我国古代体育史料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正> 《论语·学而》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尽管"礼"是被用来处理上下、左右、内外各种事物的行为规范,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主要功能在于区分,突出强制性,但是礼实施的最佳境界却是和谐。下面以乡射礼为例阐  相似文献   
24.
本篇拟从三个不同视角对比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篇章内指现象。  相似文献   
25.
光学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4》中的一个板块,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现对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几何光学问题进行分类剖析.1简单的折射光路计算问题例1(2019年全国卷Ⅰ)如图1所示,一帆船静止在湖面上,帆船的竖直桅杆顶端高出水面3m;距水面4m的湖底P点发出的激光束,从水面出射后恰好照射到桅杆顶端,该出射光束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取sin53°=0.8),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  相似文献   
26.
高跃文 《体育科研》2012,33(4):77-79
成功实施短角球进攻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生物力学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根据6名曲棍球运动员以3种拉射姿势分别向球门4个边角进攻的运动学参数,归纳总结出不同边角的最佳拉射角,为运动队短角球训练提供一定的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从狩猎之射到文化之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射礼的文化分析,考察了中国人对狩猎之射的文化.一方面,透视了西周将"射"转化为"国家大事"--成为天子、诸侯及贵族的政治生活,融入社会秩序的再生产的政治化过程;另一方面,分析了射之新技术、新项目、新的文化意向的种种生产以及射之活动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8.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对这一源头的分析研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于“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于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9.
国道K2 330工点发生大型滑坡 ,重新削坡后仍然存在滑坡的危险 ,需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 ,为边坡加固处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对该边坡引用赤平极射投影方法和余推力法两种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钗、黛斗争说起,指出二百年来读者因钗、黛之争的障碍,看不到红楼梦八十回构思和描写中并未写钗、黛斗争,而是写钗、黛和好,二美合一。程、高续书后四十回方以钗、黛斗争、一死一嫁、不可两立为结局。后代读者受此误导,不能觉察,出现多处误读,直至于今。这个误读反映传统思维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