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1508篇
科学研究   6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2004年江苏、北京春季高考卷中共考了三道实验题.它们的共同点是:注重基础,试题内容力求回归到教材中去,体现了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对考生解题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常温状态下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Al掺杂ZnO透明导电薄膜.利用XRD和AFM分别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讨论了不同溅射气压对Al掺杂ZnO薄膜结构、形貌和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均为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在可见光范围内样品的平均透过率都高于85%;在溅射气压为1.2Pa时,薄膜的结晶度、电阻率和透过率都达到了最佳值.  相似文献   
993.
分光计的调整对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用了两个不同的薄膜样品,在两台不同的分光计上,用不同的入射角对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并通过比较实验结果,说明了在用椭圆偏振仪测量薄膜厚度和折射率的实验中,分光计的调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994.
以普通玻璃片作为基片,首次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得TiO2/CeO2/SnO2薄膜,该薄膜厚度均匀,且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光致超亲水性。主要研究了薄膜厚度、热处理温度对复合薄膜亲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DTA-TG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95.
一、终态分析法 例 将4g硫粉与7.56g铁粉混合起来,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再使反应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相似文献   
996.
对于催化合成 C_4—C_6混合二元酸二甲酯,本文考察了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及其用量、反应时间、酸醇比对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应地最适宜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997.
以固体超强酸Fe2O3-SO4^2-为催化剂合成苹果酯,考察了催化剂的活化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物摩尔比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苹果酯的最佳条件为:乙酰乙酸乙酯的用量在0.1mol的情况下,用固体超强酸Fe2O3-SO4^2-为催化剂,催化剂的活化温度500℃,用量1.75g,反应物乙酰乙酸乙酯与乙二醇的摩尔比1:2,苹甲酯的收率为89.7%。  相似文献   
998.
刘春梅  梁硕 《阳光搜索》2014,(3):103-106
通过对“分子原子”主题中“物质的存在”这一核心概念学习进程的研究,我们将“物体占据空间并有重量”这个具体概念的发展确定为“拼图式”的概念发展模型,并整理出小学生形成这个概念的5个水平。(该模式的具体说明详见本专题文章“基于学习进程的教学系列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999.
今年浙江省理综化学试卷沿续了前两年风格,难度大致与2010年相当,只不过考生普遍反映选择题难度有所加大,尤其是选择题最后一题。现对其略作剖析: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  相似文献   
1000.
近来,一直在进行酸碱盐之间的教学,发现学生这一时期的学习难度较大,听课的质量也不如以前,有许多知识看似听懂了,可做起题目来还是不够完美,为什么呢?后来研究发现虽然课本的演示实验不少,可学生课本以外的反应几乎知之太少,所以无论是在新课中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