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1509篇
科学研究   264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35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512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40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无人机航拍目前被陆续应用到高校的虚拟仿真教学和教学改革中。本文首次将无人机航拍引入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教学中。无人机航拍能够实现构造地质现象具象化、地貌调查定量化和地质定点快速化。无人机航拍引入地质实习教学,一方面实现了教学手段科技化、野外地质实习信息化,助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基于无人机航拍三维模型的虚拟野外地质教学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兴趣,建立地质思维,为能源地质一流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2.
地质类专业野外实践是培养学生认识、描述地质现象和分析、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质类专业学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北部芒特艾萨地区开展的联合地质填图实习,从野外实习资料准备、渐进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填图方法、团队合作与独立填图相结合、全方位考核与反馈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实习内容,总结了实习特点和经验。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对我国地质类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拓展实习路线和填图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实习考核机制,推进地质实习国际交流与合作。本文的认识对我国高校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效果和探索国际化地质人才培养途径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地质认识实习”是地质学类专业本科生大学期间开设的第一门野外专业实践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大一新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及后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挖掘野外实习路线中的思政元素,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稳定专业思想,培养地学思维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4.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受教育的个体与社会的完美统一。各专业类课程的思政体系建设,正是对这一教育目的的具体实践形式。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是围绕一定的认知对象,以一定的“影响半径”而形成的不同面域。专业类课程和思政类课程之间存在着分离式、交叠式、包容Ⅰ式和包容Ⅱ式等4种模式。从微观角度来看,这些关系可以统一为新型关系模型,即“知识团”(知识点的聚合体)的专业性和思政性。地质类课程的知识团可以划分为“状态—描述”类、“现象—识别”类、“规律—归纳”类、“要素—分析”类、“结构—搭建”类、“作用—解释”类、“性质—阐明”类、“设备—操作”类、“工艺—设计”类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5.
生态地质是阐述地质环境影响制约植物和动物生态以及人体健康的边缘学科,是一门涵盖多学科知识并可应用于多个领域的一门职业拓展课程。该课程教材的编写打破一般学科界线,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授课采用可视化教学手段,列举大量实例,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实习路线以地理气候条件相同、地形地貌条件相似,而地层和植被截然不同为主要原则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识别评判。多做师生互动,激活并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跨学科联想并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6.
天坑探秘     
2012年10月3日,中外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来到了号称“中国第一长洞”的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展开综合科学考察。他们深入四面绝壁的天坑底部,徒步走进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双河洞中,目睹了一幕幕奇特的地质景观,发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奇怪生物。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科技管理》2013,(6):98-98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建于1980年7月30日,成立之初名称为云南省地下水动态环境保护监测站,1985年4月25日更名为云南省环境地质监测总站,1988年12月8日南国土资源部批准正式成立云南省环境地质监测总站,隶属于云南省地矿局(厅)。2008年5月9日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合并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水工环地质调查研究所后,更名为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成为隶属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调查和监测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08.
《少年科学》2011,(1):2-7
登上最先进的破冰船由欧洲建造的"北极光"号破冰船将于2014年完成,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它不仅具有强大的破冰能力,还能开展综合的海洋科学考察,并能进行深海地质钻探。  相似文献   
109.
<正>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成立于1953年7月,曾隶属于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中央部门管理。2001年4月,实行属地化管理,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直管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我局下设17个正处级地勘单位,共有职工9000余人,其中在职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职称180余人,中级职称63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52人,大学本科学历600余人。  相似文献   
110.
至少,200万年,才能初步孕育出石油的生命。最深,12000多米,才能清晰地触摸到石油的脉动。沧海又桑田,桑田又沧海,又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在甩掉"贫油"帽子的道路上,做了很多努力;在找寻石油大动脉的道路上,下了很深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