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两次出任驻美公使,在长期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平等外交思想、均势外交思想、文化外交思想等.伍廷芳对晚清时期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均势安全和集体安全各有优劣,而其劣势是非常明显的,合作安全反映了世界安全发展的趋势,尽管其完全实现尚待时日、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3.
均势论经历了从经验到思想再到理论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及卢梭是均势思想发展史上的坐标。对均势思想的追根溯源有利于更完整地认识这一在国际关系领域里长盛不衰的理论。  相似文献   
84.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85.
20世纪20年代,英国实行了扶德抑法、联美反日、警惕美国、排斥苏联的“纯粹外交”政策。这是英国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和国内的和平主义、反战主义、理想主义思潮的兴起,经过反复斟酌而采取的全球性均势政策。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失灵,最终被缓靖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86.
朝鲜半岛问题向来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热点,是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均势是国际关系中一个古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理论积淀,存在不同的类型。尽管冷战后围绕朝鲜半岛问题出现了诸多变化,传统的均势理论仍然可以提供一个分析的角度。均势的重要作用不应该被忽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均势都能给人们不少的启发。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对英国的评述是马克思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在英国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产阶级的外交活动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中心,推行“均势”原则,其目的是攫取利益最大化。马克思批判英国的秘密外交,认为秘密外交具有欺骗性,是不道德和不正义的,并呼吁无产阶级通过监督等形式,为正义外交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通过对英国外交的评述,马克思总结出外交人员不得干涉驻在国内政、外交人员应遵守外交礼节、使领馆应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等外交原则。这些原则显现了当代外交准则的雏形,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实力是外交的后盾。20世纪前后,英国外交政策随其经济实力的由强到弱的变化,也由“光荣孤立”的欧洲均分外交政策向联合他国共同实现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过渡。巴黎和会是这一过渡的转折点。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美国借助美国力量解决了鲁尔事件,遏制了称霸欧洲的法国,却为美国势力进入欧洲铺平了道路,最终使自己丧失了法德关系的仲裁人地位。  相似文献   
89.
均势自动生成论作为传统均势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虽然解释了很多国际政治实践,但也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通过分析俾斯麦治下德意志崛起的一段历史,可以归纳出均势自动生成论的几点疏漏:忽略了潜在霸权国的自我克制能力;其他国家各自对潜在霸权国崛起带来的威胁性有不同评估;制衡可能是脆弱和不长久的,等等。这种分析也能够对当今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0.
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个说法,即我们只使用了脑的10%,我们还有90%的脑潜能等待开发。如1956年媒体对《你的头脑的神奇能量》一书所做的广告:“去发现隐藏在你脑中的占9/10的尚未被开垦的资源,由此你可以获得新的成功和人生快乐.你能从一个漂洗工享受到富裕的生活”;又如另一则广告:“据说我们仅仅使用了10%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