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17篇
科学研究   82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其心灵深处对命运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满腔热爱,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体现了原罪与救赎观念、博爱与宽容观念,暗含了诺亚方舟原型,从而表现出一种基督教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陈佩琦 《大观周刊》2010,(48):17-17,19
传统的诚信观与西方的契约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缺乏讣在权威作为约束力量 主体只有义务,缺乏权责刺的平衡 诚信有差等和选择性.因此,传统的诚信观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塑造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中国民众,特别是中、青年人,大多数是通过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的。然而,在这篇文章中只有一处提及司徒雷登,因此,中国普通民众对于司徒雷登还谈不上有什么认识。所幸的是司徒雷登复杂的身份、特殊的经历及其悲剧性的结局,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其结果无疑有助于增进中国民众对于司徒雷登的认识和了解。例如,郝平的新著《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司徒雷登生平及其活动犤1犦。另外,还有几篇论文分别论述了司徒雷登在华传教活动、教育活动以…  相似文献   
14.
一、四年价值观教育计划实施背景 澳大利亚价值观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殖民地时期,学校主要由私人组织和宗教团体管理,政府教育部门对价值观教育采取中立态度;二战后,这种教育遇到了极大挑战,不断吸收欧洲国家和地中海东部国家移民,以及美国士兵的入驻,使得这个混合有基督教精神和希腊文化价值观的传统国家受到很大冲击。青年一代在接受更先进教育的同时,生活上开始放任自流,无人管教,甚至开始自我毁灭。在这种背景下,1994年,国务院召开了“专家小组”会议,探讨“公民课程和公民教育问题”。小组将“公民素质教育”看作了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之后,又相继提出了世界教育联谊会的调查和一致认同的最低价值观框架,至此,价值观教育开始不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同性恋是一种社会共有的现象,自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违背了各自文化中的主流现象,它在世界各个文化体系中备受争议。同时由于它在人类繁衍和疾病方面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各个国家中都是人们比较忌讳的议题。在基督教文化占主流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中,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教会在西方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提倡"彼此相爱",另一方面又要抵制"污秽"的事。因此他们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会异常的复杂。就19世纪后半期美国主要基督教教会对同性恋这一现象的态度简述一二,使得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有一个框架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1840年的雅片战争,中国国门被找开,为近代中国农民学习西方提供了历史条件。洪秀全通过学习利用和改造西方基督教教义,掀起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洪仁轩的《资政新篇》则成为太平军领袖学习西方思想的最高理论成就,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社会到来之前,美国基督教继承了西欧基督教的传统,强调灵性交流和个人自救。在工业化、城市化冲击下,基督教从个人自救转向拯救社会,致力于社会改革活动,使之日益世俗化,更缺乏神学色彩,更适应现代工业社会,其改革活动也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资料记载显示,截止到1988年,《圣经》(或其部分经卷)已被译成1884种字或语言,成书后几乎每年都有新译本行世,总发行量难以估算。一位名叫麦克非(Mcafee)的现代学曾说:“假如所有的《圣经》都被销毁了,仅仅从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收集其他书中引用过的《圣经》字句,就仍能把《圣经》的主要部分重新拼凑起来。”  相似文献   
19.
肖雷 《历史学习》2003,(12):30-31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点,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结束,前后共经历了大约12个世纪。这段历史又可以分为初期(公元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公元12~15世纪)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为封建社会衰亡和资本主义时期。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思想的统治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宗教纷争。在封建社会内部,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对社会基本矛盾外,还存在着教徒与非教徒之间,拉丁语系和条顿语系之间,君主和…  相似文献   
20.
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大学开始了本土化的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以医疗卫生、农业推广、社会教育为载体,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推进。虽然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基督教大学不可避免地存在困惑与矛盾,但它毕竟借此与中国社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其他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