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国民科学素质教育的现状迫切地需要拓展基础科学素质教育的生存境域,因此,要建立与基础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有关的一系列可操作目标;学校基础科学教育应当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运用黑匣子和合理性的阈阀;尝试发明交叉学科的合理性阈阀,正确运用迁移技能;把科学知识和决定联系起来的能力。  相似文献   
52.
《中学教育》2017,(4):5-10
任何的教师微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都是发生在特定的"生活境域"之中的,教师微笑的意义也不是由教师微笑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微笑所置身于其中的那个"境域"决定的。在"看"到教师微笑时,学生是"沉浸"在微笑境域之中的,是与当下的微笑境域浑然一体的,现象学把这样一种状态称为"投入"。在"投入的看"中,学生不断的体验、经历、描述、解释着教师的微笑,学生对教师微笑意义的理解就在此时发生了。与"发生在生活境域中的微笑"相比较,现实教育中还存在着一种"形式的微笑"。"形式的微笑"是被教师刻意的带入到生活境域中的,"形式的微笑"不能产生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转变,从而引起了科学知识观的根本变革。传统的科学知识观,如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认为科学知识是普遍有效的,它不受我们与实践关系的制约。科学的最终目标是普遍知识,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从普遍理论演绎过渡到具体例证。与之不同,新一代美国科学哲学家卢兹(JosephRouse)则强调局部的、境域化的知识,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说是局部知识,体现在实践之中。科学知识的应用是从一种局部知识过渡到另一种局部知识,并且只能以实践的、局部的方式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4.
中国的现代设计似乎处在一种语境的缺失中,而本文从对传统图形内在精神的解读、变革后的再生以及中国现代设计的困境出发进行思考,并力图从传统图形中去解说现代设计所缺失的生动境域。  相似文献   
55.
作为南宋休闲文化的典型代表,陆游在休闲空间的选择上,主张要逸出尘俗之境,离开"尘世"或"红尘",走向"物外"和"方外";在休闲活动的方式上,提出步入山水之境,四处漫游,放松身心,实现与大自然的直接交融;在休闲的人际关系上,倡导融入人伦之境,发展、享受天伦之乐、里仁之美和宾朋之交。陆游身闲功夫之境域取舍,对当代人如何辩证处理工作、生活与休闲的关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文章以情境认知理论为视角,针砭时弊,指出当前高校德育脱域化价值迷失的倾向,概括出脱域化的主要表征——空心化、娱乐化、异化和低效化,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矫治的路径与策略,即铸造优质课堂、内铄主体人格、提升柔性管理、融合校园文化,凝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力量,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境域化。  相似文献   
57.
在对原发境域的探索方式上,孔予以构成式的理解去领会思想的终极状态,其天命观散发出敏锐的“终极识度”,这样的终极识度在东方哲学诸如老庄、佛道思想中都有相当的体现。纯势态的海德格尔思想在此处深合于孔子的天道观。自西周始,周人即以一种人的存在方式这样的识度来“以德配天”,而孔子对周人原发境域下的天与命深切体悟在心,以一种“仁”之根本思想方式和“礼”之行为方式来契入此纯构成境域,由知命,知天性再到知天,达至于天人之境。  相似文献   
58.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实施关键在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培训惠及每一个教师。培训应针对各级各类地区教师特点,实现远程培训的境域化操作。通过近4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县域范围内应构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远程教育为主要手段,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的教师培训体系;学校范围内应搭建教师校本研修平台;偏远农村学校应构建“远程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