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23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壮族村寨是传习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单元,人生礼仪、岁时节日是保育壮族山歌文化的基本生境。通过对那贯屯的田野考察发现,壮族山歌文化的传统生境已然嬗变,山歌文化传承的村寨依托已经消解,山歌传承现状和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2.
负迁移是指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错误或产生不符合目标语规则的形式,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现象。本文将壮语对广西本地壮族大学生在现代汉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影响进行研究,主要从声母方面探讨负迁移影响导致的错误类型,  相似文献   
43.
广西罗城县仫佬族与壮族的族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罗城县,居住着壮族和仫佬族人民,他们世代和平相处,发展成和谐共生的民族关系。从他们的族群结构与历史渊源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来看,他们具有同根同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近几年来,壮族地区中学英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其他英语教育发达的地区相比,仍然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找出其原因和不利条件,并就此提出改善落后地区英语教育状况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5.
浅析壮族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壮族习惯法的内容壮族习惯法在内容上与国家法的内容有所不同,其侧重于聚居区内部的稳定,一般不涉及国家事务,概括起来讲,壮族习惯法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构成:(一)刑法习惯法。刑事方面的法律问题,壮族地区的习惯法是生命刑、财产刑、身体刑并重。按照壮族习惯法,对故意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从广西高校舞狮运动教学现状入手,结合广西壮族舞狮技术的特色,研究广西高校开展舞狮运动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舞狮运动在广西高校的更好开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7.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版》的问世开创了壮族典籍英译的先河。在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下将壮族典籍翻译成英语可推动壮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世界对壮族乃至中国的了解,也可改变壮族典籍英译尤其薄弱的现状,同时也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生态翻译是生态学与翻译学两门学科的融合,是翻译的一种途径,强调翻译的整体性、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各因素之间的共生互动,注重翻译过程中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以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8.
壮族民间麼教信仰是从壮族原始巫教中发展而来的一种原生型民族民间宗教信仰。麼教以壮族的始祖神布罗陀为信仰主神,在壮族人心中,布洛陀也是本民族的创世神、智慧神、道德神和宗教神。麼教自身有一套完善的宗教信仰体系,包括麼教经文典籍《经布洛陀》,麼教教义教规麼,教从教者,以及固定的教仪式。世代壮乡儿女崇拜布洛陀,信仰教,希望借此力量达到为人消灾减祸,赎魂驱鬼,求福解冤,匡正伦理等目的,实现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49.
农学诚 《广西教育》2014,(39):162-163
壮族民间装饰图案承载着壮族的文化和精神,可将其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及壮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桥梁,以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0.
玉林市以汉族聚居为主,有少量壮族散居。2014年,"壮族三月三"确立为广西的法定节假日之后,节日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玉林市散居的壮族,通过参与"壮族三月三"活动,民族意识增强,文化符号融入生活。广西地方法定节假日的确立,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散居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