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佳作撷英     
梨子 《高中生》2012,(7):56-57
年少轻狂,不懂在集体中生活时如何去包容他人,不懂作为组织的一员应该作出妥协,不懂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总有一些惊奇的际遇,让我们在那不长的几年里拔节生长。自由,梦想,飞跃。——节选自湖南省湘潭市一中校报2011年第3期的《潭中,我永远的思念!》一文,作者为张蓉秋  相似文献   
22.
23.
2004年2月的一天,记者走进包钢一中一间普通的办公室。下午的阳光静静地投射进来,照着桌上一盆怒放的花。詹静老师微笑着站起来,嘴角翘成一个温柔的圆弧,眼睛里流出美丽的光芒,示意我坐下,然后开始轻言慢语——像迎接每一个来她这里的学生那样。书香花色铺设着氛围,我想自己也可以掠过喧嚣的市声,在  相似文献   
24.
武当山     
卢家亮 《寻根》2002,(3):75-81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属大巴山脉东延支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峦秀,涧险岩危,位于汉江上游南岸,古称绵亘八百里。这里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物具有南北过渡属性。明徐霞客记载:“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三任抱连络山坞。”今日,虽经历代毁林破坏,山腰以上植物仍保存完好,珍贵植物有水杉、珙桐、银杏等。  相似文献   
25.
26.
钱耕森先生创立的"和生学"是对中国传统"和生"论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揭示了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广泛认同的、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机制和原理:和生.以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动态平衡和相反相成为基本要义的"和生"机制和原理,既是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其实现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共同的追求.对《中庸》之"中和"、《老子》之"冲和"、《易传》之"太和"3个经典文本中传统"和生"论的诠释,或许可以有益于对钱先生"和生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7.
林尚斌 《档案》2014,(7):48-50
黄文中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有感于国家衰弱,列强欺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于是探求强国救亡之道,暑假之暇,潜心翻译日本法学权威植原悦二郎博士所著《日本民权发达史》。书稿翻译完成后,黄文中便携书稿拜谒了当时也在日本活动的孙中山先生,先生欣然挥毫,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一幅蜚声寰宇的千古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示劝勉。黄文中先生回国后曾在兰州多所学校及地方任职,因具民主思想而有"民主斗士"之称;在南方游历期间在杭州西湖等地留有大量应景联语书作,而富有才名。抗战期间,黄文中先生在兰州一中任教,期间为一中师生撰写了希望青年"养成社会之中坚,复兴民族,还我河山",实现社会理想的校歌。  相似文献   
28.
本文提出了重点中学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分析了使用Linux作为服务器的B/S多层构架的动态MIS实施方法,总结了重庆一中Web-MIS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刘志忠是河北石家庄市一中的语文教师,从教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就身先士卒,为人师表;先为益友,再做良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所带班级班风端正、学风浓厚,总被评为学校或市里的先进班集体。任教语文课,他追求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倾心动容,心往神驰,思路开阔,捭阖自如,富有生气,富于情趣,具有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对待语文教学,他注重脚踏实地,求新求活,精于施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创造一流的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30.
纪秩尚 《中国德育》2006,1(6):31-33
从2004年夏天以来,我连续接受青岛一中(我少年时的母校)和山东高密一中学生记者的采访。两次信访、两次面谈,多是探讨世界观和科学无神论问题,青年学生关心这个问题,令我感到高兴。这篇访谈是在此基础上整理成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