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51.
孔子删诗是文学史上的公案,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场思想交锋中诸家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元好问无意参与论争,但并未缄口,而是从艺术本体、艺术传播、艺术感知出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2.
孙异娟 《考试周刊》2011,(55):20-21
《诗三十首》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的重要著述,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一直主张"诗要天然真纯",反对堆砌雕琢;提倡豪放刚健,反对纤弱柔糜;重视独创精神,提倡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对于今天的创作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第二首为例,对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3.
好问蔚为金代文学大宗,不独诗文独步当世,其词也是词史上继往开来的集大成之作。元好问词作的题材非常丰富,咏怀,丧乱,咏物,山水,田园,爱情。闺情,仙家道语,无不在其如椽大笔之下得到灵动的体现。本文拟对其山水词进行初步的探索,并着重从内容、形式技巧,艺术风格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4.
杨衍宏 《甘肃教育》2010,(17):62-62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5.
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23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知道说理性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6.
诸卫红 《当代学生》2012,(Z3):36-37
诗法指津有人说,诗歌是最靠近心灵的文字,那么,真挚的情感是诗歌走入心灵的钥匙,率真的性灵是开启心灵的闸门。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好诗,总是诗人被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所深深触动,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情不能自已,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于是用诗的形式把它倾诉出来。所以,诗中无不显露着诗人鲜明的爱憎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诗歌的魅力首先  相似文献   
157.
好问对辛弃疾其人的接受:元辛二人有共同的文化基质和相近的政治理想,他们都认同华夏文化,都反对民族分裂,赞同国家重新统一;元好问对辛弃疾其词的接受:首先是二人有共同的词学基础,皆学苏轼词风。二人皆崇尚北方豪雄之风,且有相似的人生遭遇和时代背景,所以辛弃疾更能得到元好问的认同。再者是元好问作词之所以崇尚苏、辛,还与他的词学主张密切相关,即主张在词体文学中张扬阳刚之气与英雄之志。元好问词作对辛弃疾的接受,从题材的内容、风格情调、遣词用语和意象的使用上,都有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8.
1124年的秋天,元好问站在国史馆的藏书阁门前,看着云朵、菊花,慢慢地磨墨提笔,他的纸卷写满市井小民的念叨、青衣寒士的凄楚。作为国史馆的编修,元好问已经对那些由山菊、青草、梧桐、苍柏构成的诗意世界的感觉逐渐淡漠。  相似文献   
159.
好问是金元词坛大家,他的作品展现了知识分子痛苦的心路历程.优越家世与良好师承为元好问的创作之路铺下了坚实的基础;与生俱来的北方文化特质使其词作充满"英风壮气";乱世生存的艰难和"仕"与"隐"矛盾冲突为他的创作镀上了难以磨灭的光辉.他将汉文化传统与北方民族文化传统融而为一,在文学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0.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豪放粗犷,雄健朴质,慷慨激昂。只二十余字.就展现出北方草原辽阔苍茫的风光和古代游牧民族勇健的精神面貌。《敕勒歌》原是鲜卑语,后译为汉语。史载东魏高欢为西魏军所败.使敕勒武将斛律金演唱这首民歌,以激励士气。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赞美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其实,这首《敕勒歌》除了描绘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和草原的自然景色外,也是一首祭天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