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人的数字化、主体的客体化、人的原子化角度出发来进行梳理与解读卢卡奇物化思想。  相似文献   
22.
别尔嘉耶夫在《精神与实在》一书中就精神与客体化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其中,精神在客体化过程中对客体化的战胜标识了自由的现实性。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涵义的不同方面分别为精神的客体化过程和精神对客体化的战胜过程所表征。于是,在精神与客体化的互动关系中,就产生了对自由涵义的双重理解。依照以上线索,就能找到别尔嘉耶夫自由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3.
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价值本位,就是通过阅读—作文教学,以引领学生在生产主体语言能动地反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其个体的生产主体语言的知识体系。其间,阅读教学以作文为归宿,作文教学以阅读为依托。二者构成的内在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24.
主客体理论是解决实践-认识活动其他问题的基础。在教育督导中存在着教育督导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即相互作用,教育督导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贯穿教育督导过程,这方向相反又内在统一的两种运动也反映了教育督导的内在规律,对指导教育督导工作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5.
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20世纪宗教哲学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他的整个思想基石是建立在对客体化世界观特征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别尔嘉耶夫认为,客体化世界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压迫与异化;普遍性对个性的吞噬;必然性对自由的先在和无个性的个体理解。客体化的克服则在于末世论的理解,末世论哲学的核心就在于将客体化的原由理解为堕落,把终结理解为对客体化的彻底克服。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辨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晚期以来的世界科学与技术在独特的历史情境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面貌。如何重新认识自然,认识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尤为重要的是如何认识和坚持客观性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哈拉维将自然与文化定位在动态的、异质的实践过程-“技科学”中,发掘了自然与文化的内爆、自然的客体化的现状,提出“情境知识”的客观性新主张,形成新颖而具前景的女性主义技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28.
功利化大学德育观的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或遮蔽大学德育的根本目的,替换或抽空大学德育的实质内容,依赖或注重于说教、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和手段,从而使德育陷入困境,是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之主要危害。从历史根源看,中国传统伦理的政治化倾向仍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大学德育。从社会根源看,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功利化以及教育自身推行的产业化,造就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从认识根源看,规范性伦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和客体化德育模式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功利化的大学德育观。大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德育观为指导,其基本特征是:具有超越性、主体性和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29.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双重双向对象化活动,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作用,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社区科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内生于以居民作为科普客体的认识之中。将科普认识由"居民是科普客体"向"居民是科普主体"转化,是从深层上解决目前社区科普问题的基本策略。科普认识转换的实现,首先要求科普工作者积极主动地转变科普认识,其次要采取多种渠道、措施培养居民的科普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