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一、台湾原始文化与汉民族迁入 1.台湾原始文化 台湾史前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已有多处发现,惟此种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尚有不同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台湾北部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和台湾中南部的凤鼻头文化等。从上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以及黑陶、灰陶共存等文化特征与我国大陆东南同类器物所反映的文化相较,其间有着极其密切的文化联系,显示着台湾原始居民的许多文化因素源于福建或大陆沿海地区。从族属而论,台湾先住民(高山人与…  相似文献   
152.
李映发 《寻根》2009,(2):43-46
四川人的信仰习俗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藏、彝、羌、土家等兄弟民族十余个,本文主要讨论汉族的信仰习俗。清代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各省入川移民绝大多数是汉族。清代移民“五方杂处”,长时期的“习尚相染”,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习俗。四川地域辽阔,各地习俗虽有些地域差异,但也不过是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53.
从教育情结看客家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具有深厚的教育情结,是一个十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族群;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立身之本.客家人的教育情结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有其历史、社会和地理上的因由.客家人还富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这与教育的作用密不可分,教育造就了他们的优异品质和进取精神.客家人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宗族教育等来塑造客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4.
客家花朝戏     
郑紫苑 《寻根》2012,(3):116-119
起源与意义 广东紫金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而兴起于紫金县的花朝戏由于在展演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客家元素,成为了该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它起源于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从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创立“定长春”花朝戏班开始后,逐步形成了花朝戏,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5.
李积庆 《寻根》2010,(2):15-19
<正>清末著名诗人、梅州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己亥杂诗》中写道:"筚路桃弧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以其客家人的身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客家人南迁辗转逾千年,依然保留中原语韵、固守古朴礼俗的事实。行走在赣闽粤客家地区间,所见所闻时常让人不禁发出"礼失求诸野"的感慨。而当我们细数留在客家礼俗  相似文献   
156.
历经数次艰辛迁徙、远离中原故土后形成的客家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客家人的家国情怀深深体现在嘉应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中,是嘉应学院的精神底色与育人特色.它具有情感陶冶和教育导向功能,内化在嘉应学院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学校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景观文化、社会实践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7.
张金金 《寻根》2020,(2):108-115
客家人迁移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寻求发展,与畲、瑶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耕地有限,人们生活在内陆闭塞贫瘠的山地,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应运而生。伴随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客家农业信仰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嬗变,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方面是客家地区农业信仰呈现普遍性衰退;另一方面则是客家农业信仰在某种契机下呈现愈演愈盛之态。这两种状态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影响客家农业信仰的发展?客家农业信仰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58.
客家人才辈出,是崇文重教的结果.梅州东山书院,就是当年客家地区崇文重教、文风鼎盛、人才辈出的最好见证,其中有为冲决历史桎梏、挽救国家危亡、振兴民族命运壮烈牺牲的东山英烈;有运筹帷幄,为民族独立、中华复兴作出突出贡献的叶剑英元帅;有骁勇善战的萧向荣将军;有叶选平政协副主席、原省委书记林若、曾毅院士、曾宪梓博士等众多英才.代代青年才俊从书院中走出.爱国诗人、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在书院创建"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培养了众多爱国兴邦之士.爱国名士丘逢甲先生亦曾讲学于东山书院,在东山书院撰写了嵌"东山"长联:东下即天堑长江,淘不尽千古英雄,闲气钟人,伏处在草庐,谈道读经,海滨尚有无双士;山 中知盛朝甲子,等养成一门将相,奇才应用,肃清遍寰宇,崇文尚武,儒行终能溢九州.楹联含蓄地道出东山书院虽僻处山乡,亦足承载客家人不凡之志.二百多年来,这里英才辈出.从古老的书院到现在的东山中学,一脉相承,弦歌不绝.据统计,在有着"文化之乡"美誉的梅州,自唐代起,进士及第者就达76人;"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到清代,钦点翰林16人,钦赐翰林6人,清代举人621人,明清两代合计秀才3679人.从宋朝至清朝,一共有文武进士234人.史学家、客家学先驱罗香林在1930年左右曾作过一项调查,结论是"梅县的教育普及率高达80%以上,这个数字令当时文明程度最高的英国人看了都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59.
观察和研究了解中国社会要抓住关键词,客家人承载了中国很重要的历史信息,要站在中华民族的层面上去研究汉民族,在国际视野中去思考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0.
赣南小炒鱼     
正周末,难得回趟老家,嘴馋的我准备跟母亲学做我最爱吃的赣南小炒鱼,好让异地生活的我,对它有相思之苦时有所解。提起这道菜还有个小故事。赣南小炒鱼经常被人不小心误传为"赣南炒小鱼",这种误传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契合,因为赣南小炒鱼就是由一个错误产生的特色菜。听母亲讲,明朝时,著名哲学家王阳明驻守赣州,王阳明本是余姚人,非常喜欢吃鱼,而巡抚衙门的凌厨师经常换着法儿烹制美味鲜鱼,令王阳明十分满意。一次,凌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