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04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技术是人类在世的方式,其最终产物是以人造物的形式而存在,展示着人之为人的特质,是人类异于他物的表征之一;人在形而上的意义上是价值性的存在,人正是依据主、客两个尺度进行价值选择,从而彰显人之为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恰恰就是在技术与价值选择两者的不断变迁中完善自身,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  相似文献   
92.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是的。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才能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93.
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不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主客体关系的反映,是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引起的主体内在体验。情感的表现就是“爱”和“恨”,写作的内在动因是情感冲动。让学生从虚假的作文套路里解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倡导学生去写真实感受的文章。  相似文献   
94.
<正> 在教育部颁发的文件中已深刻阐明了高校开设文献课的必要性,一年来见到的文章都议论到这个问题,似乎已没有必要再加以讨论.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何况几十年来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上文献课从未列入计  相似文献   
95.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种对各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个体价值观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之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认知交际、陶冶性情的功能,  相似文献   
96.
"情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时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心理体验.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太容易被学生们掌握和接受.  相似文献   
97.
安琴 《陕西教育》2011,(9):52-5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愤怒、憎恨等。情感总是一定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  相似文献   
98.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具有生动形象、交互性强、反馈及时等明显的优势。小学低年级语文文字少,画面多,加之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需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而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大大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
王予波在《学习时报》(4月25日)撰文说,教育从根本上说,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办教育必须坚持和实践教育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宗旨。教育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传递幸福、创造幸福的事业;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学习和求知的幸福,并通过学习获得对幸福的认知、幸福的能力,以  相似文献   
100.
周滢 《考试周刊》2011,(88):50-50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学生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就要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