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2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初中科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多给他们自由思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的逆转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宽松教育”的失败。我国中小学学生“减负”强调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日本的“宽松教育”大有类似之处。日本“宽松教育”失败,主要原因是“宽松教育”导致学生学力下降,强化了日本社会阶层的固化,与社会需求相矛盾。以此为鉴,我国的“减负教育”应采取与目标相适应的手段,注重“减负”与“提质”相结合,同时做好教育扶贫工作,谨防社会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33.
吴铭 《教育》2007,(6S):61-61
日本近年来在中小学实施“宽松教育”,同10年前相比,大学生入学的门槛降低了,成绩也在一直下滑。2006年入学的日本大学一年级新生,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培养起来的第一批大学新生,他们的学习欲望和能力也明显下降,学校不得不为他们补课,甚至是小学的课程。  相似文献   
34.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必须抛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使课堂成为易于探究的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切实经历科学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5.
36.
石慧 《科教文汇》2010,(2):56-56
语文是一门最有情趣的学科,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方法有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活动调趣;竞赛。把语文课堂转变为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7.
郑孝莲  陈杰 《科教文汇》2010,(18):18-19
本文以访谈的方式研究离异家庭大学生,选取适应良好的离异家庭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及其家长的访谈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得出离异家庭大学生适应良好的影响因素在于:(1)在位家长能否顺利走过离异的阴影,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2)离异家庭大学生能否感受到关爱;(3)离异家庭大学生是否成长在一个比较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环境中,从而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相似文献   
38.
不少投资者认为,宽松的资金面将会给股市带来强劲的推动。回顾2005年下半年,在盈利增速回升、估值大幅回落、股改后信心恢复之下,充足的流动性成了其后两年股市大幅上涨的强劲的助推器。反观2003年,尽管货币条件宽松、盈利增长加  相似文献   
39.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角色定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要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课堂有锻炼学生的机会,以达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40.
2008年2月15日,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与十年前199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相比,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最大的变化是,基本舍弃了旧要领中“宽松教育”的概念,改为着重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学力,规定要在中小学加强语言、数理、外语、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等科目的教育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