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教育   784篇
科学研究   577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全球主要江河流域承载并见证人类经济分工演进与发展变迁的浩荡历史,当今全球环境变化与经济一体化深刻影响着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导引下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开展对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代表性江河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个案描述和指标化对比,发现开放因素对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状态产生复杂影响,并导致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的多样化格局和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全球江河流域经济系统通过自主开放与创新、协调、适应、共享各参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经验可为黄河流域经济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罗君  石培基  张学斌 《资源科学》2020,42(3):474-485
明确区域人口时空演化特征,有助于推动人口高质量集聚。本文以多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重心、标准差椭圆、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土地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群整体、县、乡(镇)和栅格尺度对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兰西城市群人口呈现规模小、流动性弱、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和城镇化率小幅缓慢增长等基本特点。②人口重心略微西移,人口分布“西北—东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呈“核心—外围”式空间结构,兰州、西宁和临夏是3个人口集聚中心,其中兰州市显现出人口集聚的“虹吸效应”。甘青两片人口分布格局存在差异,甘肃片区人口密度中南部高、北部低,青海片区人口以西宁为中心向其他县域“圈层”递减。③海拔是影响兰西城市群人口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地形因素,人口分布的高程梯度效应和河谷盆地集聚指向明显,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低于2400 m的中海拔河谷盆地内。多尺度、多视角的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区域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1936—2018年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环北极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定量分析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环北极地区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基础。本文选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为对象,利用167个俄罗斯国家气象站点1936—2018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揭示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0.06 ℃、-2.98 ℃、-7.41 ℃,年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7 ℃/10 a,0.22 ℃/10 a,0.15 ℃/10 a。年内极端最低温(TNn)上升尤为明显,约为年均增温速率的1.3倍,春、冬季增温速率大于夏、秋两季;②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 mm、428 mm、369 mm;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其中叶尼塞河流域增速较慢(3.36 mm/10 a),而鄂毕河(13.02 mm/10 a)和勒拿河(9.59 mm/10 a)流域增速较快,降水增加集中在春、秋、冬三季;③在空间上,增温较快的区域集中在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最大增温速率达0.60 ℃/10 a,而平原地区普遍偏低;降水的空间差异大,西伯利亚南部高海拔地区(>1100 m)年降水量达1000 mm左右,北部低海拔地区普遍为300~ 600 mm。上述观测数据指示,环北极流域正在变暖变湿,且空间差异大,可能与“北极放大”及流域下垫面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5.
2020年国家开始实行十年禁渔政策,湘水上游零陵一带属于禁捕范围。2020年6月,笔者团队在零陵区菱角塘镇门滩村开展渔文化抢救性调研工作,偶然发现一条木质渔船。此渔船曾运行于潇水之上,曾为承担船主一家生计之重要工具,当可作为探究和保存湘水上游零陵地方文化物质档案之一。这可算是湘水上游“最后的”渔船,遂就购买此船与船主刘满山夫妇进行商讨,并就渔船建造、使用、维护等问题进行访谈。兹基于刘满山夫妇及其他相关渔民口述,结合湖南省志、零陵地方志及渔政变迁等资料,从此渔船建造成形及船主对其使用历程两方面详加考查,力图以点带面,以管窥湘江上游湖南零陵区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渔船文化与渔民生活。  相似文献   
36.
潇水流域古建筑群是祖辈留下的文化瑰宝,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但怎样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去保护古建筑、传承传统文化,这是当前社会聚焦的热点。笔者实地考察潇水流域古建筑群,分析潇水流域古建筑群保护与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潇水流域古建筑群保护与传承创新策略,以期为潇水流域古建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推动美丽乡村旅游项目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7.
撒尔嗬是土家族的民间信仰仪式,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唤醒生命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展开研究,认为撒尔嗬内聚中华传统礼乐文化基因,是一种以礼“敬”亡者而以乐“亲”生者的丧葬礼仪。撒尔嗬具有土家人生与死象征性交换的独特文化隐喻,“歌丧”是土家人生者祭死的豁达情感表征,“跳丧”是土家人死者“寄身”的神圣体验。撒尔嗬仪式中清江流域土家人的生命关照体现在:以神话之歌指涉土家人延续族群生命记忆的愿景、以爱情之歌表达土家人内隐的生命精神诉求、以先祖之歌唤醒族群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8.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采用系统抽样法对康马县境内年楚河流域源头的高寒草地进行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鸟类30种,隶属8目15科。其中Ⅰ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种。四个季节不同样点的物种多度具有明显差异(F=3.771,P=0.02);鸟类物种多度受海拔高度(SE=0.002,t=-2.812,P=0.008)和土壤温度(SE=0.023,t=5.045,P=0.00001)影响。各季节间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F=4.125,P=0.014)。植被盖度(SE=0.326,t=2.250,P=0.031)和土壤温度(SE=0.007,t=3.779,P=0.0006)对各样点鸟类多样性指数有明显影响。四个季节中夏季鸟类物种多度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40.
房屋建筑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一种象征,鲜明地反映着不同民族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达斡尔族居民长期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流域,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黑龙江流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季风气候,较为寒冷,土质以黑土地为主。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东北达斡尔族的居住建筑设计展现了与东北地域风貌相符合的特点。本文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