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教育   5572篇
科学研究   1473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590篇
综合类   282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145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689篇
  2011年   693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622篇
  2008年   666篇
  2007年   572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  相似文献   
273.
以贵州省境市、县和市辖区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语源类型进行讨论。该省的市县区名在以地貌为主导划分因素的三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山地丘陵区和黔中丘原盆地区皆以自然因素命名为主,西部高原山地区的命名是以社会政治因素为主导,而历史因素均是非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74.
为科学评价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根据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先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再通过双重差分法构建计量模型分析大湾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珠三角部分城市依然存在创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后,珠三角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了0. 131个单位,说明大湾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珠三角的科技创新;不同的科创环境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75.
陈莉  张淑杰  王青 《科技通报》2020,36(2):9-16
聚落的景观格局变化是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的重要方面之一。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岷江上游藏羌聚落交错区为研究单元,探究藏-羌聚落交错区在2009年,2014年以及2017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A区和B区聚落的斑块类型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的变动情况基本一致;(2) C区景观破碎程度在逐渐降低,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较小,景观格局逐步趋于稳定;(3) A区尚处于土地利用挖掘期;而其它两个区域尚处在调整期。本次研究有助于土地的保持与维护,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与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276.
陆梁油田L9井区J_2x_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由于油水层识别难、油藏类型不清,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导致油藏开发控制因素不清,潜力不明。为此,以识别低对比度油层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动态数据对该区油层类型、油藏特征、开发控制因素以及开发潜力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符合率达94%,其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影响的背斜油气藏。影响开发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避水高度、油层类型及厚度、地层系数以及含油饱和度。据此拟合出油藏初期的产能平面分布图,指出了潜力区的范围及开发方式,这也为下一步的生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7.
278.
279.
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以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80.
黄河源区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源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草牧业生产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改善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发生严重退化,对源区草牧业生产、区域生态安全和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但草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本文系统梳理了高寒地区草地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区域适宜的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技术体系,基于草畜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了区域功能耦合发展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并对源区退化草地管理与生态草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上述工作对推动黄河源区草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